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一、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春[1](2021)在《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氟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χ2=5.091,P=0.024)。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氨酸素(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5.91%(χ2=4.950,P=0.026)。结论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陈萱庭[2](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抑郁症是一类心境障碍综合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迟滞,比如情志低落、思想迟缓、对生活失去兴趣等。当患者患有此病的时候,其经常会表现出情志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精神等,如果该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幻觉。无论是处于什么年龄期的患者,均可以发病,当患者发病的时候,会伴随有焦虑、失眠和各样不适症状,病情反复,令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抑郁症作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常见疾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人数正在不断上升。有研究组织在上个世纪末期进行研究法,发现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精神造成严重损伤,还会对患者的肉体造成严重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全球有超过3亿患者正在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威胁,并且还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其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大部分年龄在15-29岁之间。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是,全球仅有10%的患者选择接受治疗,而不能接受治疗的原因则有以下几点:第一,怕自己的病情受到歧视,因此选择隐瞒病情;第二,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如何治疗;第三,没有治疗相关资源。此外,如何对抑郁症进行评估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国家,一些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世卫曾经对其召开会议,并希望各个国家都能够为治疗抑郁症贡献自己的力量。目的:抑郁症(DEP)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疾病,到目前为主,医学家对DEP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晰,此病以长期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过低为主要特征,重度抑郁症更有可能萌生自杀念头,除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香港人的工作步伐急速,生活节奏紧张,抑郁症已成为香港其中一个常见的都市病,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2018年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市民患有抑郁症,而当中更有百分之九的患者有严重抑郁症。目前,临床西方医学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虽然可以使患者低落的情绪得以缓解,但是很多机体功能则无法得到改善,而且药费昂贵,并存在各种不同副作用反应,加上抑郁症容易反复,一旦复发吃药时间会比上一次时间更长。如果多次犯病,吃药时间就会更长。针对两次、三次以上的复发,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吃药3至5年或考虑更长的时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故令不少患者畏疾忌医,导致错失治疗良机,耽误病情。古今国内外文献对本病针刺的研究进展,证实针刺疗法在治疗DEP有明确优势,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现时还没有被普及化及善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赖氏通元针法是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以临床实践多年的经验,结合其深厚中医学理论根基总结出来的一套针灸疗法,有疗效佳、思维全面、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的特点。据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赖氏通元针法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本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拟通过比较观察通元针法和常规针法对治疗郁结型抑郁症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与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上本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数据,为针灸治疗抑郁症提供一个全新的优势疗法。方法:收集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数量为130例,把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通元针法组,一组为常规针刺组,由于治疗过程中会有病例脱落,因此实际完成病例为107例,其中通元针法组有54例,常规针刺组有53例。本文实验一个疗程为8周共接受针刺治疗24次,每个患者均评价三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各评价一次;及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首先观察一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填写相关表格,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分别使用中医症状改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进,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从而综合性的对通元针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比较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SDS基线评分、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可以对两组患者展开研究。2.HAMD评分两组治疗前HAM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D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而随访时两组HAMD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D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常规组,通元组HAMD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治疗组HAMD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抑郁量表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3.HAMA评分两组治疗前HAMA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A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疗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HAMA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A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HAMA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HAMA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抑郁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4.SDS评分两组治疗前SD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SDS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SDS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通元组SD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SD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组在改善抑郁程度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中医证候量表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中医证候量表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6.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两组依据HAMD评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20,P=0.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效果和分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常规组主要为有效,为59.26%,通元组主要为显效,为45.28%。以上均提示通元组有更好的疗效。7.复发率比较当患者完成治疗之后,在第四周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有10人复发,复发率为23.80%,通元组有3人复发,复发率为6.12%,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26,P=0.003<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对改善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有益处,并且对改善肝气郁结型的中医相关症状亦有良好效果。可见赖氏通元针法除了能改善抑郁症状外,亦能改善相关的内科症状问题,以上四个疗效评价当中,以HAMD为主要的观察指标,评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HAMD可以正确地反映抑郁程度。HAMA评价指标则反映患者的焦虑症状,而SDS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度方法,补充了HAMD的不足。然而中医治病的精粹在于辨证论治,以上三份量表均不能满足对中医证候评估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中医证候量表,以评价两种针灸治疗方法对肝气郁结证候进行评分,充分反映对肝气郁结型的抑郁症及其他中医症状的治疗效用。综合以上四个量表分析结果,患者在成完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程度,赖氏通元针法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分数值为13.04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15.5分;对照组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值为18.25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 9.72分,而在有效率方面,赖氏通元针法主要分布在显效,而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有效。在完成疗程后的4星期进行随访,两组的HAMD分值均有上升,赖氏通元针法的复发率为6.1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8%,由此可见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最为突出。

张浩[3](2019)在《电针调节抑郁大鼠海马与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神经可塑性是抑郁症的重要病变机制及抗抑郁治疗的重要靶点。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针灸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在明确电针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联合孤养的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突触可塑性(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机制,为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方法:120g-170g成年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空白组采用合笼饲养,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独笼饲养,即孤养模式。空白组连续接受35天普通饲养条件,自由摄入水食,昼夜节律正常。模型组在接受35天普通饲养的同时,予以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应激(包括食物、饮水剥夺,45°角倾笼、水平摇笼、5℃冰水刺激、37℃温水刺激、夹尾、潮湿垫料、簇居、昼夜颠倒、异物饲养和束缚12种,每日随机予以2种刺激)。电针组除了接受与模型组同样的处理外,从第15天起至第35天予以电针干预。电针参数:取心俞、肾俞穴,2mA/100Hz;疗程持续3周共21天,20分钟/天,5天/周。(一)观察指标:(1)行为学检测:①糖水偏好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观测大鼠对蔗糖溶液的偏好比率,在实验前(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和第35天进行;②旷场测试(Open field test,OFT)。观测水平穿格和垂直扶墙的数量,在实验第36天进行;③莫里斯水迷宫训练及测试(Morris water maze,MWM)。观测平台潜伏期、平台区穿梭次数和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在实验第37至41天进行;④避暗测试(Passive avoidance test,PAT)。观测大鼠从明箱进入暗箱的潜伏期,在实验第40和41天进行。(2)海马和前额皮层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测左侧海马CA1区、前额皮层的突触数密度(Synaptic numerical density,Nv)、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Post-synaptic density,PSD)和突触间隙宽度(Synaptic cleft)。(3)海马和前额皮层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观测左侧海马CA1区、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PSD-95、BDNF、AKT和GSK-3 β的表达水平。(二)统计方法:验证计量数据是否符合为正态分布、做方差齐性检验,满足上述条件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条件者,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于重复测量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检验者根据校正系数调整统计结果。上述方法以P<0.05为显着性标准。结果(一)动物行为学:①糖水偏好测试。重复测量显示,空白组和电针组的糖水偏好值在正常范围内上下波动,模型组的值随着实验进行逐步地下降。统计分析提示,测量开始前三组的基础值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间重复测量的差异显着(P<0.05),空白组和针刺组之间无差异(P<0.05),但二者显着大于模型组(P<0.05,P<0.05)。②旷场测试。观察发现,空白组和电针组的自发活动多于模型组。统计分析提示,空白组和电针组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无差异(P<0.05),但是两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5)。③避暗测试。三个组在训练时潜伏期没有统计差别(P>0.05)。经过电刺激后,三个组的测试潜伏期出现显着差异(P<0.05):空白组和电针组均大于模型组(P<0.05),二者之间无差异(P>0.05)。④水迷宫测试。在平台潜伏期、平台区域穿梭次数与目标象限占比上,发现空白组与电针组大于模型组,但差异没有统计显着性(P>0.05)。(二)突触超微结构:经透射电镜观察,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的突触超微结构具有不同特征:与空白组和电针组相比,模型组的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突触前成分中突触小泡密度减少、突触前活性区和突触后致密带边缘模糊;统计分析提示:①模型组在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突触数密度(Nv)显着小于空白组和电针组(P<0.05,P<0.05)。②模型组的两个脑区的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PSD)亦小于二组(P<0.05,P<0.05)。③电针组的海马CA1区Nv数大于空白组(P<0.05)外,二组在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Nv数和PSD无差别(P>0.05)。(三)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WB检测发现,三个组的突触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PSD-95、BDNF、AKT和GSK-3 β的表达水平在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差异特征相似:①模型组的Synaptophysin、PSD-95、BDNF和AKT水平显着低于空白组与电针组(P<0.05,P<0.05)。②GSK-3 β水平均显着高于二组(P<0.05,P<0.05)。③空白组与电针组的各个蛋白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1.电针有效改善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2.电针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关键机制之一。

胡婷婷,杨静谟,商玉萍[4](2014)在《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成人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成人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式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创刊至2012.03)、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创刊至2011.03)、VIP数据库(自创刊至2011.03)、CBM数据库(自创刊至2011.03)、万方数据库(自创刊至2011.03)内相关于氟西汀及阿米替林治疗成年人抑郁症的随机对照实验,并且以Cochrane Handbook5.0质量评价为标准,进行所纳入的研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包括有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6周后氟西汀组与阿米替林组的治疗有效性并无显着性差异[RR=1.02,95%CI(0.96,1.07),P=0.62]。第6周两组治愈率差异同样无显着性差异[RR=1.11,95%CI(0.93,1.31)P=0.25]。不良反应:两组在恶心、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致便秘、口干、震颤、嗜睡、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排尿困难、视力模糊、消化不良明显则明显小于阿米替林组。结论氟西汀在6疗程结束时有效率及最终治愈率与阿米替林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氟西汀较阿米替林更易引起失眠等不良反应。

翟丽丽[5](2012)在《应用Meta分析比较阿米替林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阿米替林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副作用差异。方法用计算机检索在国内医学杂志上有关阿米替林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文献,选取符合标准的10篇文献研究纳入Meta分析。结果阿米替林治疗前后疗效效应显着,治疗效应强度大;与氟西汀组比较疗效,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强度偏小;阿米替林组治疗后副作用与氟西汀组相比,差异显着,差异效应大;其中,阿米替林组除了呕吐显着低于氟西汀组外,其余副作用均显着高于氟西汀组,差异强度偏大。结论阿米替林与氟西汀的6周疗程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副作用差异显着。

秦献魁,李萍,韩梅,刘智君,刘建平[6](2010)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评价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CBM。纳入中药逍遥散与安慰剂或抗抑郁药物比较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逍遥散联用抗抑郁药与单用抗抑郁药比较的试验。由两人独立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用其提供的软件RevMan5.017进行资料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或均数差,均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共计纳入3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2253例抑郁症患者。所纳入的中文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逍遥散与安慰剂比较的试验中,仅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降低水平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总体改善率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SDS分值降低水平方面,逍遥散联合抗抑郁药物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逍遥散与抗抑郁药比较疗效相当。逍遥散制剂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确切的结论尚需要设计更为严谨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童振华,王佩蓉,金卫东,马永春,陈炯,陈正昕,王鹤秋[7](2007)在《氟西汀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氟西汀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包括马普提林)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采用Peto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FEM)法对符合标准的35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氟西汀与TCA治疗抑郁症出现失眠、激越间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焦虑、躁狂发作间差别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中,氟西汀比TCA更可引发失眠、激越,应特别加以关注。

马永春,王佩蓉,金卫东,陈炯,王鹤秋,邢葆平,童振华[8](2007)在《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副作用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国内文献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差异。方法:用关键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光盘检索,采用Peto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FEM)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药物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差异进行Meta分析。结果:15项共1205例纳入研究,其中14项报告了失眠发生率,2项研究报告焦虑(激越)发生率,5项研究报告了躁狂的发生率;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可出现失眠分别是21.71%和1.80%,OR合并9.39(95%CI 5.37~16.44),P<0.01;引发焦虑发生率分别是6.90%和1.85%,OR合并8.58(95%CI 4.90~13.60),P<0.01;引发躁狂发生率分别是2.60%和4.19%,OR合并0.82(95%CI 0.51~1.30),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中,氟西汀比阿米替林更可引发失眠、焦虑(激越),应特别加以关注。

江开达,彭代辉[9](2005)在《氟西汀在国内10年的临床应用汇总》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氟西汀(商品名为百优解)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汇总国内有关期刊发表的氟西汀临床应用文献296篇,综合治疗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过HAMD,HAMA,BDI,SDS,SAS等量表测评及观察,认为氟西汀对抑郁症疗效显着,与SSRI类药物相当。此外,治疗老年抑郁症、围绝经期抑郁、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强迫症、焦虑性神经症、偏头痛、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心血管疾病伴发情绪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伴情绪障碍、前列腺炎伴情绪障碍、早泄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传统抗抑郁药少。结论:氟西汀可用于抑郁症、抑郁谱系疾病等,是目前较满意的抗抑郁药。

李刚[10](2002)在《新型抗抑郁剂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 疗效判定标准[5]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1.1.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1.1.3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阐述
        1.1.4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理论的历史沿革
        1.2.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1.2.3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1.2.4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机理研究
        1.2.5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1.2.6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优势与研究前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估计方法
        2.2.2 病例来源
        2.2.3 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流程图
        2.3.2 随机分组及盲法设计
        2.3.3 治疗方法
        2.3.4 观察指标
        2.3.5 疗效评定标准
        2.3.6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4 统计方法
    2.5 试验结果
        2.5.1 一般数据
        2.5.2 评价指标结果
        2.5.3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疗效结果分析
        3.1.1 HAMA结果分析
        3.1.2 HAMD结果分析
        3.1.3 SDS结果分析
        3.1.4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3.1.5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3.1.6 复发率结果分析
        3.1.7 安全性分析
        3.1.8 依从性评价
        3.1.9 综合分析
    3.2 课题设计
        3.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理论依据分析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选穴依据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3.3.1 课题创新之处
        3.3.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3)电针调节抑郁大鼠海马与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
        一、抑郁症的历史沿革
        二、抑郁症与中医相关病证
        三、抑郁症的针灸治疗
        四、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第二节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一、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二、抑郁症的临床治疗
        三、抑郁症的脑可塑性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联合独笼饲养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二节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联合独笼饲养大鼠的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三节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联合独笼饲养大鼠的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郁病的针灸治疗
    第二节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神经可塑性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成人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3. 干预措施:
    4. 结局指标:
    5. 文献检索:
    6. 资料筛选和质量评价:
    7. 资料提取与分析:
二、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研究的相关文献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 统计分析结果:

(5)应用Meta分析比较阿米替林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疗效比较
        2.2.1 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前后自身对照
        2.2.2 阿米替林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组间比较
    2.3副作用比较
        2.2.1 副作用组间比较:
        2.2.2 综合检验:
        2.2.3 效应强度:
        2.2.4 归因分析:
3 讨论

(6)逍遥散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4 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试验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临床总体改善率分析
        2.2.2 HAMD分值降低水平分析
        2.2.3 SDS分值降低水平分析
    2.3 不良反应
    2.4 异质性分析
    2.5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8)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副作用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收录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检索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1.5.1 采用Peto法[1]
        1.5.2 (Peto法)进行同质性检验
        1.5.3 合并效应量的估计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2.2 失眠、焦虑/激越、躁狂
    2.3 文献效应量同质性检验
    2.4 检验结果
3 讨论

(9)氟西汀在国内10年的临床应用汇总(论文提纲范文)

1 精神科疾病临床疗效
    1.1 原发抑郁症
    1.2 老年抑郁症
    1.3 女性特定生理时期的情绪障碍 (围绝经期抑郁)
    1.4 精神分裂症
    1.5 强迫症
    1.6 焦虑性神经症
    1.7 儿童精神障碍
    1.8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情绪障碍及其他障碍
2 躯体疾病临床疗效
    2.1 头痛及疼痛障碍
        2.1.1 头痛
        2.1.2 疼痛障碍
    2.2 心血管系统疾病伴发抑郁
    2.3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发抑郁
    2.4 糖尿病伴发抑郁
    2.5 男性泌尿系统疾病
        2.5.1 前列腺炎
        2.5.2 早泄
3 不良反应
4 依从性

(10)新型抗抑郁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抑郁症
    1.1 SSRI与三环类抗抑郁剂 (TCA) 的比较
    1.2 SSRI之间的比较
    1.3 SSRI与TCA或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2 强迫症
3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
4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5 其它精神障碍[21, 22]
    5.1 社交恐怖症
    5.2 惊恐障碍
    5.3 经前焦虑症
6 抗抑郁药的停药综合征
    6.1 Schatzberg等[23]提出界定停药综合征的
    6.2 SSRI停药的主要临床表现
        6.2.1 躯体症状
        6.2.2 心理症状
    6.3 停药综合征的处理
        6.3.1 提供保证
        6.3.2 减慢减药速度
        6.3.3 改换另一种药物

四、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 李龙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2)
  • [2]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 陈萱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电针调节抑郁大鼠海马与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研究[D]. 张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成人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J]. 胡婷婷,杨静谟,商玉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10)
  • [5]应用Meta分析比较阿米替林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 翟丽丽. 中国医疗前沿, 2012(16)
  • [6]逍遥散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秦献魁,李萍,韩梅,刘智君,刘建平. 中医杂志, 2010(06)
  • [7]氟西汀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Meta分析[J]. 童振华,王佩蓉,金卫东,马永春,陈炯,陈正昕,王鹤秋. 中国全科医学, 2007(16)
  • [8]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副作用Meta分析[J]. 马永春,王佩蓉,金卫东,陈炯,王鹤秋,邢葆平,童振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7(04)
  • [9]氟西汀在国内10年的临床应用汇总[J]. 江开达,彭代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08)
  • [10]新型抗抑郁剂的临床应用[J]. 李刚. 天津药学, 2002(03)

标签:;  ;  ;  ;  ;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