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

一、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论文文献综述)

王锋[1](2021)在《与非谓语动词有关的结构或短语的用法常见易错点探究》文中提出非谓语动词(non-predicate verb)有三种形式:动词不定式、动词-ing(包括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一般来说,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英语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每年高考英语试题的热点考点之一。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不能作谓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但是它仍然具有动词的特征,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可以接自己的宾语、状语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笔者发现,

安鹏[2](2020)在《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法对二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非谓语动词是高中学生语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部分。在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下,尽管老师和学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改进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融合新的教学理论,探索出一种适应课改的高效的新型语法教学模式。Krashen(1985)指出语言学习者需要接受足量适当超出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也就是i+1,才能进行语言习得。输入强化是由Sharwood Smith(1981)提出,在此基础上,Wynne Wong(2005)结合实践提出四种输入强化方法,分别为输入流、篇章强化、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这种新的二语习得理论为我们的语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教学模型。为探索出一种新的适用课改的高效语法教学,笔者以输入强化理论为指导,对非谓语动词进行输入强化教学实验。在所执教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学两个平行班中,笔者进行了为期28天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主要由实验前调查问卷和实验后访谈,学生非谓语动词的前测和后测组成。前调查问卷主要为了了解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认知、学习方法、学习难点和传统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实验后的访谈是为了了解输入强化的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及要改进的地方。为了验证实验效果,笔者使用对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表格展示数据结果。在对SPSS19数据和学生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后,可对本次实验做如下结论:1.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显着,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认知和使用有了明显提高。2.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和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3.笔者对输入强化技术的使用和分析后,发现输入流和篇章强化适合学生对于目标形式的接受和认知,而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这两种强化技术则更适合学生对于目标形式习得后的监察和修正。笔者进行的输入强化非谓语动词教学实验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结合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改革我们当前的语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本次实验中,由于不能排除所有客观因素的干扰,加之笔者本身能力有限,本次非谓语动词强化教学实验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希望本次实验可以为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种适用新课改的思路和方法。

李文婧[3](2020)在《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浅层分析与深层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标准日趋完善的前提下,中国的教育体系得以优化,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基于此种情况,高中教学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形式,并且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对于高中教学而言,英语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非谓语动词的教学,使得原本晦涩的英语课程又多增加了一层难度。与此同时,在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误使用谓语动词的情况,包括教师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故此,本文就此围绕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进行以下探讨。

彭亚楠[4](2020)在《深研真题析重点 旧瓶新酒破难关——非谓语动词复习指南》文中研究说明非谓语动词作为高中英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英语中经常出现的"老朋友"。一方面,高考英语的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都有一定数量的题目直接考查该重点语法,另一方面,非谓语动词作为高级句式的载体,也是为写作增分添彩的一大利器。但深入研究真题后,笔者发现

禹小溪[5](2020)在《《5G神话》(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全球各国争相发展5G通信技术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开始了加快推进5G网络覆盖的步伐,目前,全国5G商用加速,各省也在加快5G建设的布局,与5G技术相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翻译实践中,译者以威廉·韦伯教授的新作《5G神话》为翻译材料,希望通过英汉翻译实践能够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以期对国内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5G神话》中的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翻译素材。这几章主要阐述了实现5G网络覆盖一致性的途径,且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本中非谓语动词的数量较多,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一定困扰,是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探究重点。非谓语动词在句中可担当除谓语之外的所有句子成份,不同的类型可对应不同的翻译手段,这与变译理论中“变通”的特点较为符合,即依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动。因此译者选取了变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详细探讨文本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本报告着重于案例分析部分,译者在变译理论指导下,探讨了动名词作主语、分词短语作定语时的改译;动名词作介词宾语、不定式作主语时的编译;不定式作状语、分词短语作状语时的增译,译者将变通手段对应非谓语动词的不同类型,使案例与理论的结合更有针对性。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归纳了一些应对通信文本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够为同类文本的汉译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宁[6](2020)在《《文化旅游问题研究》中非谓语动词的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报告是基于翻译实践项目Melanie K.Smith所着的第三版Issues in Cultural Tourism Studies(《文化旅游问题研究》第三、四、五章)。这本书旨在探讨旅游研究背景下与文化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的概述和分析。旅游文本往往具有信息量大、语言灵活的特点,因此需要准确、客观地表达相关信息。文本中出现大量的非谓语动词,可以在句中充当除谓语之外的不同成分。因此笔者着重对于非谓语动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报告基于汉斯·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三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对非谓语动词在句中充当不同成分进行分类,旨在研究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相应翻译方法的选择。本报告发现通过灵活采取直译、意译、增词法、转换译法、词义引申等翻译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处理翻译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还能呈现出高质量的译文。希望该翻译实践项目可以拓宽译入语读者视野,并能为今后文化旅游的相关翻译研究起到支持作用。

赵世源[7](2020)在《《ABC邮轮管理手册》中非谓语动词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航运业也日益蓬勃。在全球交流与融合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翻译成为促进人员沟通和企业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以《ABC邮轮管理手册》为语料进行翻译实践。该文本类型属海事相关正式文件,内容专业、句式严谨,非谓语动词大量存在其中,实现不同的语义表达。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的指导及个人实践,对文本中大量非谓语动词进行研究,总结了适用的翻译方法,包括:成分转换法、语序调整法、词性转化法、省译法和增译法,并选取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目的原则置为首要原则,并在翻译实中做到语内连贯,保证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对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更多海事、航海相关知识,翻译能力也有所提高。希望该实践报告能对以后海事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周军帅[8](2020)在《学术类文本非谓语动词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Imagology Revisited(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在近二十年,“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形象学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热衷于通过研究文学作品去了解国家之间或是民族之间的形象认知,因此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研究成为了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此类文本就显得愈发重要了。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基于形象学的文本翻译,选取了英文学术专着Imagology Revisited作为翻译语料。该文本具体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中对相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讨论。在英语语言中,非谓语动词不受主语在人称和数量上的限制,因此英语母语者对非谓语动词有一种“特别”的偏爱。但由于它的结构多样、功能繁杂、并且具有相互叠加性,如果译者顺着原文意思进行直译难免会造成译文的繁琐和臃肿,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对这些非谓语动词进行处理。本文针对非谓语动词结构表征多样、语法功能繁杂、叠加现象显着几大翻译难点,从Imagology Revisited文本中选取了一些典例展开了详细的探讨,从而总结出了适合非谓语动词翻译问题的若干解决方案,具体包括:转态译法、换序译法、合并译法、前置译法、拆分译法、改句译法、删减重复内容、删减次要内容、删减无关内容,以期为类似学术文本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提供些许参考。

朱国华[9](2019)在《非谓语动词题的解答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英语语法功能分析,英语动词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之分。非谓语动词则由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三种基本形式组成,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无人称和数的限制,是高考英语测试考查的重难点之一。它涉及题型广,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以及书面表达题等。对此,笔者分析了高中英

周强[10](2019)在《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非谓语动词的翻译策略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6、7、8章)为例》文中提出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纳入了法律体系。在完善法律体系,构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国外成熟的环境影响报告有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环评报告编制的问题,通过书面文件了解具体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明确控制或补偿环境影响的手段。对于翻译国外环境影响报告的需求也因此产生。非谓语动词在英语中极为常见。本翻译实践报告针对翻译材料中出现的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非谓语动词充当或组成伴随结构、非谓语动词作方式状语、非谓语动词作名词性结构、以及非谓语动词或其衍生的形容词作前置定语这五种句式,分别根据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结构转换、单元转换和词类转换进行了翻译并通过翻译实例分析,试图总结出一定的翻译策略,即:将英语的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前置翻译为汉语定语或句首状语;将英语的非谓语动词作伴随状语或方式壮语翻译为汉语的复句;以及将非谓语动词作名词性成分或形容词翻译为汉语的动词。希望以此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二、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论文提纲范文)

(1)与非谓语动词有关的结构或短语的用法常见易错点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with的复合结构常见易错点
二、独立主格结构常见易错点
三、动名词复合结构常见易错点
四、动词不定式复合结构常见易错点
五、与非谓语动词有关的独立成分常见易错点
六、非谓语动词与引导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连用的常见易错点
七、“疑问词+动词不定式”常见易错点

(2)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二语习得语法教学的回顾
    2.2 输入理论
    2.3 输入强化理论
        2.3.1 Sharwood Smith的输入的强化
        2.3.2 Wynne Wong的输入的强化
        2.3.2.1 输入流
        2.3.2.2 篇章强化
        2.3.2.3 结构化输入
        2.3.2.4 语法意识提升任务
    2.4 输入强化的国内外研究
        2.4.1 输入强化的国外研究
        2.4.2 输入强化的国内研究
    2.5 非谓语动词教学的国内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问题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过程
        3.5.1 基于输入强化理论的教学实践
        3.5.1.1 基于输入流和篇章强化的教学策略实施
        3.5.1.2 基于结构化输入的教学策略
        3.5.1.3 基于语法意识提升任务的的教学策略
        3.5.2 对照班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
    3.6 数据的收集
    3.7 小结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学生非谓语动词学习问卷调查和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4.1.1 实验前问卷调查
        4.1.2 实验后访谈
    4.2 前测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4.2.1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4.2.2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发现
    5.2 教学启示和建议
    5.3 本文所做的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
    5.4 展望
    5.5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浅层分析与深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非谓语动词的基本概述
二、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分析研究
    1.逻辑主语的分析研究
    2.相应语法的分析研究
        (1)主语的研究
        (2)宾语的研究
        (3)定语的研究
        (4)表语的研究
三、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关键要点
    1.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区别
    2.主动被动的区别
    3.做状语的非谓语动词
四、结束语

(4)深研真题析重点 旧瓶新酒破难关——非谓语动词复习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高考纵贯线,条分缕析辨重点
二、牢记“非”“动”关键词,把握重点不慌乱
    1. 区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2. 区分“状语”和“定语”的考点
    3. 记忆先行助得分
三、乱花渐欲迷人眼,关注难点不拖延

(5)《5G神话》(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翻译文本分析
    2.1 文本内容
    2.2 文本特点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1.1 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3.1.2 平行文本的阅读
    3.2 翻译过程
        3.2.1 翻译原文的通读
        3.2.2 翻译难点的分析
    3.3 译后审校
        3.3.1 自我审校
        3.3.2 他人审校
第四章 非谓语动词变译案例分析
    4.1 变译理论
        4.1.1 变译理论的背景
        4.1.2 变译理论的内涵
        4.1.3 变译理论的特征
        4.1.4 变译理论的核心
    4.2 非谓语动词的改译
        4.2.1 作主语的动名词改译为动词
        4.2.2 分词短语的被动语态改译为主动语态
    4.3 非谓语动词的编译
        4.3.1 动名词作介词宾语时的语序调整
        4.3.2 作真正主语的不定式与形式主语换序
    4.4 非谓语动词的增译
        4.4.1 作状语的不定式增加连词
        4.4.2 作状语的分词短语增加连词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5.2 翻译实践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列表
致谢词

(6)《文化旅游问题研究》中非谓语动词的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介绍
    1.1翻译文本介绍
    1.2 翻译任务介绍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翻译目的论的概述
    3.2 非谓语动词的定义及分类
    3.3 非谓语动词的汉译实例分析
        3.3.1 分词作状语、定语的译法
        3.3.2 不定式作宾语、表语、状语、主语的译法
        3.3.3 动名词作主语、定语、宾语的译法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ABC邮轮管理手册》中非谓语动词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任务介绍
    1.1 项目背景
    1.2 文本介绍
2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描述及理论指导
    2.3 译后事项
3 案例分析
    3.1 目的论对海事文本翻译的指导
    3.2 非谓语动词的概念
    3.3 文本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方法
        3.3.1 成分转换法
        3.3.2 语序调整法
        3.3.3 词性转化法
        3.3.4 省译法
        3.3.5 增译法
4 实践总结
    4.1 总结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原文与译文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学术类文本非谓语动词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Imagology Revisited(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非谓语动词相关理论界说
    1.1 非谓语动词的定义、分类与特征
    1.2 非谓语动词在学术文本中的应用
二、翻译文本介绍及任务过程描述
    2.1 翻译文本介绍
    2.2 任务过程描述
    2.3 译后审校
三、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非谓语动词结构表征多样
        3.1.1 不定式结构突出
        3.1.2 动名词结构连用
        3.1.3 分词的结构多样
    3.2 非谓语动词语法功能繁杂
        3.2.1 名词化功能频现
        3.2.2 形容词化功能频现
        3.2.3 副词化功能频现
    3.3 非谓语动词叠加现象显着
        3.3.1 不定式与分词叠加
        3.3.2 动名词与分词叠加
        3.3.3 不定式、动名词与分词叠加
四、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4.1 非谓语动词结构表征多样问题解决方案
        4.1.1 转态译法
        4.1.2 换序译法
        4.1.3 合并译法
    4.2 非谓语动词语法功能繁杂问题解决方案
        4.2.1 前置译法
        4.2.2 拆分译法
        4.2.3 改句译法
    4.3 非谓语动词叠加现象显着问题解决方案
        4.3.1 删减重复内容
        4.3.2 删减次要内容
        4.3.3 删减无关内容
五、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5.2 翻译实践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翻译术语对照表
附录Ⅱ 译文审校评分表
附录Ⅲ 原文和译文
致谢

(9)非谓语动词题的解答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成分,找准逻辑主语
二、把握语态,明确具体形式
三、定位时态,确保圆满解答

(10)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非谓语动词的翻译策略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6、7、8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 翻译任务、语言特点及翻译标准
    2.1 翻译任务概述
    2.2 《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标准
3. 翻译实践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查找资料
        3.1.2 术语表的制定
        3.1.3 翻译工具
    3.2 翻译过程
4.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概述
5. 转换理论下非谓语动词的翻译策略及实例分析
    5.1 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的结构转换
    5.2 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单元转换
    5.3 动名词和分词作形容词的词类转换
        5.3.1 动名词转换为动词
        5.3.2 分词作形容词定语转换为动词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四、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论文参考文献)

  • [1]与非谓语动词有关的结构或短语的用法常见易错点探究[J]. 王锋. 教学考试, 2021(30)
  • [2]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研究[D]. 安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浅层分析与深层研究[J]. 李文婧. 高考, 2020(33)
  • [4]深研真题析重点 旧瓶新酒破难关——非谓语动词复习指南[J]. 彭亚楠. 教学考试, 2020(30)
  • [5]《5G神话》(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禹小溪. 湘潭大学, 2020(02)
  • [6]《文化旅游问题研究》中非谓语动词的英译汉实践报告[D]. 王宁.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ABC邮轮管理手册》中非谓语动词的汉译实践报告[D]. 赵世源.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学术类文本非谓语动词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Imagology Revisited(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周军帅.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非谓语动词题的解答技巧[J]. 朱国华.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9(09)
  • [10]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非谓语动词的翻译策略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6、7、8章)为例[D]. 周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