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一、羊肠线穴位埋藏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婧[1](2021)在《三黄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对IL-2、MMP-2因子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三黄凝胶对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以及检测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探讨其对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分子机理。方法:1.临床研究: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每晚外用甲硝唑凝胶,治疗组每晚外用三黄凝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第4周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依据评分变化得出疗效指数,判定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积分。治疗结束后将统计数据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实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Wistar大鼠中作为空白组,54只大鼠建立右耳廓复合痤疮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三黄凝胶,阳性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凝胶,每日外用1次,其余两组不给予药物治疗。4周后对大鼠皮损处进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2以及MMP-2的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GAGS评分、DLQI评分下降(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GAGS评分、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2.实验研究:肉眼观察见三黄凝胶可有效改善皮损处红肿、脱屑,减少脓疱;HE结果显示,三黄凝胶可缓解皮损处表皮过度角化及角栓堵塞,减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三黄凝胶可显着降低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血清中IL-2、MMP-2的含量(P<0.05)。结论:1.外用三黄凝胶可有效减少皮损处的脓疱,缓解红肿、脱屑等问题,且不良反应率低。2.三黄凝胶可通过降低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血清中IL-2、MMP-2的含量,进而减少后期继发皮损的形成。

陈焕婷[2](2020)在《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8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在短期疗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明确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性,进一步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隔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40例给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患处治疗,每日涂抹2次,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数目以观察两组的短期疗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总皮损数目、痤疮严重等级以计算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结束后两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复发例数以对比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皮损总数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的皮损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间的皮损总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未痊愈患者痤疮严重等级进行秩和检验,得出P=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40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体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体的有效率为77.5%,经检验P=0.0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2个月对两组痊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16例痊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12.5%;对照组8例痊愈患者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37.50%,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8>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两组均可自行缓解,未退出实验。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及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两种疗法在治疗寻常型痤疮时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两者在短期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局部外涂,且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的复发率也低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也低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局部外涂,说明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比局部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更安全有效。

范文娟[3](2020)在《毫火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毫火针结合穴位埋线对比外用甲硝唑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的疗效,为临床选择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冲任不调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穴位埋线组和甲硝唑组,每组各25例,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填写痤疮GAGS评分量表、中医症状体征评分量表、CADI评分量表,治疗结束后统计数据探究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在组内前后比较中,治疗后两组在痤疮GAGS评分、中医症状体征评分、CADI评分上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比较中,治疗前后痤疮GAGS评分差值、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差值、CADI评分差值的P值分别为:0.384、0.278、0.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本研究,毫火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案与外用甲硝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安全性更强,可长期使用。该疗法对于其他类型痤疮是否有同样效果需进一步探讨。

朱鹏[4](2020)在《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及对IL-1β、bFGF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进行疗效观察及检测其对SD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机理及细胞因子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及治疗组每晚分别局部外用1次维A酸乳膏及加味黑布膏,两组均白天外用2次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共治疗8w。分别在对患者治疗第2、4、6、8w后记录其病情改善状况,且在结束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随访以观察其病情复发情况。2.实验研究:62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A酸乳膏组)及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除模型组12只,其余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建立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即每日在大鼠右耳廓耳导管开口处均匀涂100%油酸溶液,1ml/次,1次/d,隔日于大鼠耳廓组织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液,3w后造模结束。在对大鼠右耳廓造模处连续给药4w后,观察各组大鼠右耳廓造模处皮损形态、右耳廓造模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检测SD大鼠血清中IL-1β、bFGF的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1)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治疗第2、4、6、8w后VSS评分均有所下降,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疗效,但两组治疗后VSS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差异极显着(t=8.90,P<0.001)。(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其中痊愈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其中痊愈8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两组经秩和检验,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共有8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5例,治疗组3例,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刺激症状,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P>0.05)。(4)在治疗结束1月后,对照组18例愈显患者中,病情复发6例,复发率为33.33%,治疗组27例愈显患者中,病情复发2例,复发率为7.41%。两组患者复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7,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实验研究:(1)治疗后肉眼观察各组鼠耳皮损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黑布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耳廓皮损情况均有所改善,但以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2)治疗后各组鼠耳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黑布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角质层、纤维组织均变薄,毛囊口、漏斗部角化物质均减少,真皮内炎性细胞量均减少,但以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3)各组大鼠血清IL-1β、bFGF含量比较: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黑布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IL-1β、bFG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效果显着,可加快痤疮瘢痕的修复,在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加味黑布膏组均低于对照组。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中IL-1β、bFGF的含量有关,其通过降低bFGF、炎性介质的含量并减轻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效果。

方元芝[5](2020)在《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座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和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方法,并更进一步为火针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62例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座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毫火针辨证治疗痤疮,每次选取(面、胸、背部)7-8个皮损点刺,并清除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再辨证取穴点刺(风热证取肺俞穴、大椎穴;湿热证取胃俞穴、大肠俞穴;冲任失调取肝俞穴、肾俞穴、膈俞穴),每隔1天1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白天予局部皮损外涂过氧化苯甲酰凝胶1次,睡前外涂维A酸乳膏1次,交替用药,连续使用,2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后评价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得出结论。成果:治疗4周结束后,总共收集6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脱落1例患者,对照组29例,脱落2例患者。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痤疮分级和中医证型经卡方检验,P>0.05,说明两组的性别、痤疮分级和中医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说明两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痤疮的皮损分布、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皮损总积分在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情况下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经检验后均P>0.05,说明两组的皮损分布、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皮损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治疗4周后,两组的皮损分布、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皮损总积分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后,两组的皮损分布、皮损总积分有差异(P<0.05),而两组的皮损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4周后,毫火针组有8例痊愈,16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西药外治组有5例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4周后,毫火针组风热证、湿热证、冲任失调这三种中医证型的疗效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随访1个月后,随访到所有治疗有效的47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进行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可见两种疗法安全有效。结论:1.毫火针疗法和西药外治法对青春期寻常型痤疮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毫火针疗法的疗效优于西药外治法。2.与西药外治法相比,毫火针疗法在改善青春期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整体皮损情况,尤其在减少皮损分布方面疗效更明显。3.毫火针疗法与西药外治法在改善青春期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皮损数量、程度、颜色、肿痛方面疗效相当。4.毫火针疗法与西药膏法在防治痤疮复发方面疗效相当。5.毫火针可有效辨证治疗风热型、湿热型、冲任失调这三种中医证型的痤疮,其不良反应轻,操作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秦雪琴[6](2020)在《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1.治疗方案:治疗组予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外擦夫西地酸乳膏。2.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分别记录患者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复发人数。用SPSS 23.0对2组患者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选的72例患者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病例数6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皮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治疗2周、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2.72%,两组总有效率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0%、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后随访2月,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9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疗效确切,与异维A酸软胶囊相比,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的优势。

秦华萍[7](2020)在《痤疮合剂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及对TNF-α、IL-6、IL-1β、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痤疮合剂治疗肺胃热盛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兔子血清中TNF-α、IL-6、IL-1β、睾酮调控的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60例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院内痤疮合剂口服+5%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对照组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口服+5%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疗程6周。每2周记录病情改善情况,并于疗程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复发情况。2动物实验研究:将44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造模组37只,使用煤焦油涂抹于造模组动物左耳内侧面,0.5ml/次,连续14天。痤疮丙酸杆菌的接种于建模后第7d开始(接种于涂抹煤焦油处),连续5天,每只兔总需50uL。兔耳模型制备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分为痤疮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异维A酸软胶囊),每组7只,剩余2只用于造模评价。治疗2周后,观察兔耳局部皮损情况、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β、睾酮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1)治疗组总有效率86.21%,其中有4例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其中3例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临床疗效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经治疗后皮损症状积分较疗前皆显着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皮损症状评分相比,治疗组积分下降程度稍优于对照组(P>0.05),但无显着差异。表明两组改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损效果相当。(3)两组经治疗后中医次症积分较疗前皆下降,治疗组下降显着(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次症积评分相比,治疗组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改善颜面潮红、口臭、便秘、小便黄等全身症状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皮损症状评分在治疗后第2、4、6周皆下降,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周期疗效显着(P<0.01);治疗后第2、4、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皮损症状评分下降程度相当(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效果差异不明显。(5)结束治疗1月后随访发现,19例痊愈和显效治疗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5.26%,17例痊愈和显效对照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41.18%。治疗组在控制病情复发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在使用药物后共7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4例,发生率为13.79%。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控制不良反应发生能力相当(P>0.05)。2动物实验研究(1)兔耳皮损形态:与模型组相比,痤疮合剂各剂量组、药物对照组毛囊口增大、脂栓堵塞、丘疹、脓疱、结节等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药物对照组和痤疮合剂高剂量改善皮损症状效果最佳。(2)局部皮损病理组织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异维A酸胶丸组、痤疮合剂高剂量组角质层增生、毛囊口过度角化、炎性细胞浸润及水肿情况明显改善。(3)兔血清中TNF-α、IL-6、IL-1β、睾酮含量检测: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组TNF-α、IL-6、IL-1β、睾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异维A酸胶丸组、痤疮合剂中高剂量组降低显着(P<0.01),痤疮合剂低剂量降低不明显(P>0.05);痤疮合剂低、中、高剂量组TNF-α、IL-6、IL-1β、睾酮含量逐步降低,差异显着(P<0.05)。结论:通过临床研究,表明两组在治疗肺胃热盛型痤疮的综合临床疗效相当,且治疗组改善中医全身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的能力优于对照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痤疮合剂可调控降低血液中相关炎症因子及睾酮含量,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综上,痤疮合剂治疗痤疮疗效明确,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丁嘉瑶[8](2020)在《基于时间节律凉血消痤饮治疗冲任失调型女性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因时之序”的理论基础,探讨凉血消痤饮结合时间节律施治对于女性冲任失调型寻常型痤疮的1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根据本课题病例要求,纳入60例符合条件的女性冲任失调型寻常型痤疮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名,试验组予口服凉血消痤饮结合月经时间节律加减,对照组内服痤疮灵颗粒,两组均外涂玫芦消痤膏。4周为一疗程,共治8周。通过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的皮损评分进行疗效判定,同时观察两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DHEAS、T、E2、SHBG、IGF-1水平。最终完成试验疗程的试验组共30名,对照组共28名。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研究结果:(1)试验组及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66.67%、42.8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试验组治疗方案疗效更佳。(2)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痤疮皮损,且均在4周时已起效,但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试验疗程完成时,试验组经前皮损、月经情况等中医症候均较首诊时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4)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HEAS、T水平下降,E2水平上升,随之相应的T/E2比值下降,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较对照组改善明显,SHBG、IGF-1水平无显着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均不显。试验组有效拮抗雄激素,提高雌二醇水平,改善T/E2比值。(5)试验组出现2例轻度胃脘不适,调整服药时间后缓解,两组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论:从“因时之序”理论出发,凉血消痤饮结合月经时间节律施治,对于女性冲任失调型寻常型痤疮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文霞[9](2019)在《丹滑消痤面膜配合内服对脾胃湿热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丹滑消痤面膜治疗寻常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门诊150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1)、C组(对照组2)各50例。三组患者均根据临床证候内服茵陈蒿汤加味,A组配合丹滑消痤面膜,B组配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用,C组纯酸奶外用,分别连续用药8周,4周做一次观察,记录皮损积分、中医证候、卡的夫痤疮指数情况,8周后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评价丹滑消痤面膜对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B组)为82.0%,对照组(C组)为74.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对皮损丘疹、脓疱、伴随中医症状以及卡的夫痤疮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痤疮疤痕分级评分比较,治疗后比与治疗前、第4周比较,治疗组评分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评分上升,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期间,治疗组有2例在治疗过程中自觉皮肤干燥,嘱其面部喷洒矿泉水后症状消失,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组有4例患者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立即去除药物后症状消失,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无明显异常指标。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肾功均无明显异常指标,本药安全性良好。结论:1.丹滑消痤面膜治疗Ⅱ级、Ⅲ级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2.丹滑消痤面膜可以有效改善痤疮后红斑、色素沉着。

周颖[10](2019)在《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对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优势和特点,为临床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提供严谨的科研资料和临床新思路。方法:本试验将首次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的诊断为冲任失调型痤疮的女性患者70例随机的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导入进行治疗。治疗组腹针选穴: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气穴(双)、大横(双)、阴都(双)、上风湿点(双),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法治疗,腹针治疗隔日1次,中药面膜每周1次,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方法同上),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分别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月经前后兼证评分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DLQI)来计算两组治疗前后对应积分的变化,从而评定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此次试验研究共收集符合本次试验要求的病例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期间,治疗组脱落1人,对照组脱落2人。1.基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作息时间、痤疮皮损积分(GAGS)、月经前后兼证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等基线资料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①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综合情况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为有效。②用统计学对各组治疗前后的痤疮皮损积分(GAGS)、月经前后兼证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的评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评价指标的P值都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痤疮皮损积分(GAGS)、月经前后兼证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差值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痤疮皮损积分(GAGS)和月经前后兼证评分的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的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法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综合疗效优于口服丹参酮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法;②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法在改善患者痤疮皮损和月经前后诸证方面优于口服丹参酮联合中药面膜导入组;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与口服丹参酮联合中药面膜导入在改善皮肤病生活质量上疗效相当。③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法是一种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优化综合疗法。

二、羊肠线穴位埋藏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羊肠线穴位埋藏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黄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对IL-2、MMP-2因子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全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案
    4.研究结果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对痤疮的认识
    2.三黄凝胶解析
    3.外用剂型的选择
    4.大鼠痤疮模型的选择
    5.对照药物的选择
    6.动物实验指标的选取
    7.三黄凝胶对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机制探讨
第四章 结语
    1.结论
    2.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GAGS痤疮分级表
    附录3 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4 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相关图片
文献综述 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现状
    1.现代医学对痤疮的研究
        1.1 痤疮的西医发病机制
        1.2 西医治疗
    2.中医学对痤疮的研究
        2.1 病名
        2.2 古代文献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记载
        2.3 古代文献对痤疮治疗的记载
        2.4 近现代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
    2.参与科研项目

(2)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
        1.2.2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1.2.3 病例纳入标准
        1.2.4 病例排除标准
        1.2.5 病例脱落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方法
        1.3.2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全球痤疮分级系统(GAGS)
    1.5 疗效评价
        1.5.1 疗效指数
        1.5.2 疗效评定标准
    1.6 不良反应观察
    1.7 复发情况观察
    1.8 资料分析和统计方法
    1.9 研究结果
        1.9.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1.9.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情况
        1.9.3 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发情况
        1.9.4 不良反应
2 讨论
    2.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与研究
        2.1.1 “痤疮”病名的来源及演变发展
        2.1.2 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2.2 西医对寻常型痤疮的认识与研究
        2.2.1 寻常型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2.2.2 寻常型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
        2.3.1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概述
        2.3.2 耳尖放血的概述
        2.3.3 选穴依据
3 研究结果分析
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寻常型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毫火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痤疮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研究
        三、痤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痤疮的西医治疗
        五、小结
    第二节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古代中医典籍对痤疮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痤疮的研究探讨
        三、小结
    第三节 毫火针治疗痤疮的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一、毫火针的历史沿革
        二、毫火针治疗痤疮的作用原理
        三、毫火针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四、小结
    第四节 穴位埋线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一、穴位埋线治疗痤疮的作用原理
        二、穴位埋线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三、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二、临床疗效比较
        三、不良事件
        四、小结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选取干预方法的依据
        一、实验组
        二、对照组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一、组内疗效分析
        二、组间疗效分析
    第三节 研究质量控制
        一、治疗方案
        二、数据收集
        三、患者依从性
    第四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一、缺乏客观指标
        二、无单一疗法对照
        三、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4)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及对IL-1β、bFGF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脱落标准
        2.6 一般资料
        2.7 质量控制
    3 临床研究方案
        3.1 试验设计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内容
        3.4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变化
        4.3 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4.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5 两组患者皮损复发情况比较
    5 临床研究结论
        5.1 治疗后前总VSS评分情况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S周期评分变化
        5.3 两组患者各自组内治疗VSS评分情况
        5.4 总体疗效方面
        5.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6 复发率方面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及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建立动物模型
        2.2 给药方法
        2.3 实验指标观察及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耳廓皮损形态观察
        3.2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3.3 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的比较
        3.4 大鼠血清中bFGF的含量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对痤疮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2 加味黑布膏的组方分析
        2.1 黑布膏原方
        2.2 加味黑布膏
    3 SD大鼠复合痤疮模型的建立
    4 动物实验指标的选取
    5 对照药物的选择
        5.1 0.025%维A酸乳膏
        5.2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
    6 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机制探讨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1.1 临床试验研究
        1.2 动物实验研究
    2 问题及展望
        2.1 临床实验研究
        2.2 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发表学术论文
    2 参与在研科研项目
    3 获奖情况

(5)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痤疮定义及流行病学调查
        二、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目前西医治疗概况
    第二节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痤疮的历史渊源
        二、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诊疗标准
        一、病理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实施方案
        三、注意事项
        四、观察指标(见附录1)
        五、疗效评价
        六、不良事件观察和评价
        七、两组复发率的评价标准
        八、安全性评价
        九、统计学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病例入组情况
        二、基线数据情况
        三、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四、随访情况
        五、不良事件情况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疗效分析
    第二节 临床疗效探讨
        一、选择火针疗法的依据
        二、选穴的依据
        三、研究不足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简单随机分组表
    附录2: 痤疮观察表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6)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临床分级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7 剔除与脱落患者的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数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观测指标
        3.5 治疗疗程
        3.6 随访
    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5 安全性评价
    6 复发率
    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及分析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3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4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损评分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
    1 对痤疮的认识
        1.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1.2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2 从热毒壅滞论治痤疮
    3 治疗组中药组方释义及药理研究
        3.1 组方释义
        3.2 方中药物药理研究
    4 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
    5 对照组药物分析
    6 外用药物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皮损评分分析
        7.2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7.3 疗效分析
        7.4 不良反应分析
        7.5 复发率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痤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火针疗法的历史沿革及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7)痤疮合剂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及对TNF-α、IL-6、IL-1β、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1.6 筛选过程及质控
    2 临床研究方案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及随访
        2.4 一般治疗与调护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评价
        3.3 安全性检测
        3.4 观察记录方法
    4 疗效评价标准
    5 不良反应
    6 统计学分析
    7 临床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7.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7.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血清中 TNF-α、IL-6、IL-1β、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仪器、耗材
        1.4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兔耳痤疮模型的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干预
        2.3 取材及病理标本制作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式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观察局部皮损形态
        3.2 组织学观察结果
        3.3 ELISA法检测法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2 西医治疗现状
    3 组方分析
        3.1 药物功效及配伍规律分析
        3.2 现代药理学分析
    4 对照药物选择
        4.1 临床研究对照药
        4.2 动物实验阳性对照药
    5 动物实验指标的选择
        5.1 炎症因子
        5.2 睾酮
    6 兔耳痤疮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
    7 结果分析
        7.1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7.2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8 特色与优势
    9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附表 1
    附表 2
    附表 3
    附表 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课题情况
致谢

(8)基于时间节律凉血消痤饮治疗冲任失调型女性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寻常痤疮的认识和研究
        1.1 古代文献中痤疮病名的记载
        1.2 痤疮病因病机
        1.3 痤疮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寻常痤疮的认识和研究
        2.1 发病机制
        2.2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中止和脱落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案
        2.3 疗程
        2.4 健康宣教
    3. 观察项目及判定标准
        3.1 一般情况
        3.2 皮损变化及评分标准
        3.3 中医症候变化及评分标准
        3.4 实验室检测情况
        3.5 安全性观察
        3.6 观察时间点
        3.7 疗效判定
    4. 数据处理方法
    5. 数据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皮损情况分析
        5.3 疗效分析
        5.4 中医症候分析
        5.5 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5.6 不良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冲任失调型痤疮与中医药论治
        1.1 肾
        1.2 肝
        1.3 脾胃
        1.4 相兼为病
    2. 时间节律
        2.1 时间节律基本内容
        2.2 月经时间节律
    3. 月经时间节律与冲任失调型痤疮
    4. 组方及常用药分析
    5. 结论
    6.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丹滑消痤面膜配合内服对脾胃湿热型痤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3.中药经皮给药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2.医学伦理学要求
    3.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1.从脾胃湿热论治痤疮
    2.丹滑消痤面膜的组方用药
    3.丹滑消痤面膜治疗痤疮现代医学机理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录 B
    综述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传统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古文献中痤疮的相关论述
        二、病因病机
        三、痤疮的中医治疗概况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现代医学对痤疮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痤疮的治疗
    第三节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与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随机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定标准
        五、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脱落情况
        二、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五、安全性监测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相关认识
    第二节 腹针治疗冲任失调型依据
        一、腹针疗法的概述
        二、腹针选穴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依据
    第三节 中药面膜的治疗依据
    第四节 对照组治疗依据
    第五节 治疗结果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病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羊肠线穴位埋藏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黄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对IL-2、MMP-2因子调控的实验研究[D]. 刘婧.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 陈焕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毫火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 范文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加味黑布膏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及对IL-1β、bFGF调控的实验研究[D]. 朱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 方元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秦雪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痤疮合剂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及对TNF-α、IL-6、IL-1β、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D]. 秦华萍.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基于时间节律凉血消痤饮治疗冲任失调型女性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丁嘉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丹滑消痤面膜配合内服对脾胃湿热型痤疮的疗效观察[D]. 刘文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腹针联合中药面膜导入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 周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穴位埋线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