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一、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蕊[1](2020)在《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与信用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支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问题,不仅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于整个经济金融体系,对于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远的不说,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9年的迪拜和希腊的危机来看,一国银行信用风险累积过多带来的后果可见一斑。当前从国内经济运行和发展环境上看,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几年里,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开始出现显着的下降,与此同时我国金融科技日益活跃,发展迅速,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和严峻,揭示这个银行信用风险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是我国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第2章从经济新常态和金融科技这两个切入点,对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及其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对金融科技及其特征和金融科技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第3章首先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约束下的金融环境。主要从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混业化、金融杠杆高位化和金融监管宏观审慎化四个方面从理论上展开分析。接下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金融科技约束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问题,揭示了商业银行大力实现业务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并讨论了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特点、目标以及转型的具体种类。第4章对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后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信用风险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直接路径包括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信用风险、消费信贷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普惠金融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间接路径包括利率风险引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引致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引致信用风险。第5章和第6章对商业银行转型后信用风险的直接路径,包括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信用风险、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以及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这三个路径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以及随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规模的愈益扩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愈益上升的结论。第7、8和9章对商业银行转型后信用风险的间接路径,包括利率风险引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引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引致信用风险这三个路径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转型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呈正向关系,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越大,引致的信用风险越大的结论。最后,第10章,针对研究结论,从政府层面、保险公司层面和商业银行层面,提出了若干条对策建议。

王昕[2](2020)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协同效应的成因研究》文中指出纵观外资的大银行,无一例外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迅速壮大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开始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始通过海外并购进入全球金融市场,从而逐步实现国际化。随着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的事件的增加,协同效应经常被提及,并贯穿并购交易的始终。本文研究选题基于协同效应理论,以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以实现协同效应作为并购最主要的动因,并通过研究并购前后并购机构和被并购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变化分析影响协同效应形成的原因。该研究是协同效应理论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这一细分领域的延伸和验证。从宏观的国家战略角度出发,本文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事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为中资银行运用并购这一战略管理选项提供参考。从中观的行业发展角度出发,本文运用比率分析法的对并购机构并购前后的海外业务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被并购对象并购前后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整合在绩效评级评价指标的同一框架中,期待为未来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后评价提供支持框架和实践思路。从微观的并购交易角度出发,本文在研究中的结论和建议期待为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中设定协同效应预期目标、形成条件、估值假设、整合目标、交易评价等提供支持理论和实践资料参考。对于并购机构,本文参考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银行国际化指数”对银行评价的定量指标,运用比率分析法对部分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前后的国际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被并购机构,本文参考美国监管采用的“骆驼”评级法和中国监管采用的“腕骨”监管指标体系,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银行评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部分被中资银行并购的海外机构在并购前后的评级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对并购机构和被并购机构评级评价指标变化的分析得出既往海外并购中产生的协同效应的成因,并为中资银行后续的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建议。

张斯涵[3](2017)在《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特点,全球的金融业再度掀起了并购的浪潮。各国的金融企业都将不约而同的选择并购作为其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实力、扩大企业规模的手段。根据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经验,并购无疑是一种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金融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如果从绩效评估的角度出发,金融业的并购是否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率且达到企业并购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是着眼于这一点,首先对并购绩效理论以及并购动因进行梳理,进而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从理论上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现状、影响因素及机理进行了整理分析;另一方面,首先对财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所选定样本在并购发生前一年、当年和后两年的绩效进行评估,而后对由于并购行为给企业绩效水平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继而采用DEA数据包络法对之前所选取的样本进行了简单分析以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情况做以补充说明。通过研究发现,首先,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未必都能够如预期的那样通过并购提高效率;其次,由于资源整合时滞性的存在,并购行为所带来的绩效改善往往在短期很难体现出来;最后通过对金融企业的进一步行业细分后发现证券、保险、商业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其并购绩效存在差异,其中除证券业的并购绩效水平显着提升外,其他细分行业的并购绩效水平都不理想。并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要从转变并购方式;注重并购整合;培育中介机构和推动混业经营这四个大方面来对我国金融业并购的现状进行改善。

戴媛[4](2014)在《金融业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基于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效仿外资银行开启了并购之路。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成熟,法制不断完善使金融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更为激烈的竞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脱媒的不断推进,让商业银行纷纷寻找不同于传统业务的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的案例,从战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以及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几个部分,分析总结平安收购深发展的协同效应,从而推广至金融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以期为我国未来金融业并购产生协同效应提出一些建议与启示。

罗岚[5](2011)在《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及进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银行业在全球跨国活动和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据份额的快速增长,金融服务市场已变得越来越趋向全球化。在当今全球银行业结构发生战略调整之际,中国商业银行也纷纷顺应形势,将“国际化经营”作为未来五到十年发展的战略目标。2007年以来,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加剧了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使得中国商业银行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快自身跨国经营的步伐,提高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从而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实力。由此可见,目前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问题显得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及进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本文密切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实践,既分析了其跨国经营特有的驱动因素,又指出了当前以及今后中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何种市场进入模式、何种组织形式来具体实施跨国经营。本文的研究注重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个体的逻辑思维方式,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的行业特质,决定了其在进行跨国经营决策时特有的影响因素,也使其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不能和制造业公司一样采取线性的方式逐步推进,而是倾向于直接选择具有高控制度的进入模式,即新建和跨国并购。本文运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作为解释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动因的理论框架,对影响其跨国经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国际化经验、中国对东道国(地区)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以及东道国(地区)的工业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银行业监管环境都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活动产生显着影响,并由此得出“追随客户”、扩大国外市场份额、多元化经营以及分散金融风险是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新建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如何正确选择其海外机构的组织形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作为跨国银行海外机构最主要的海外分行和子银行形式,由于两者在设立成本、业务范围和监管责任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而决定了两者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运用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和东道国的相关数据,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组织形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海外分行形式比较适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初级阶段的需要,但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未来各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子行化”趋势,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主要形式必然会由分行向子银行转变。从全球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新建是跨国银行早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上个世纪80年代后,面对不断加速的金融全球化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银行掀起了一次次跨国并购的浪潮。跨国并购避免了以新建模式进入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为银行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成为现代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指出,随着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市场进入模式应该从以新建为主逐步向新建和跨国并购并举转变。本文运用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并购规模、并购方式、区域跨度等方面将汇丰集团和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案例做了对比研究,并从中获得了诸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的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机遇和挑战,指出有实力的商业银行应认真学习和借鉴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有利条件,通过有效的并购及其整合,加速推进其国际化的进程。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银行所制定的战略和行为特征各不相同。由于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故本文认为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总结前文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应在稳定中求增长,选择温和型国际化路径,通过有效的跨国并购,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而对于国际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应在国内银行业市场稳扎稳打,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断做大做强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模式向海外拓展。

郭敏[6](2011)在《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令全球金融市场心有余悸。在这场“海啸”中,全球金融霸主们风光不再,金融并购事件层出不穷,全球金融业新一轮的较量正在重新上演。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经济发展紧跟世界经济脉搏的跳动。随着跨国投资和跨国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国内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一批批优秀的企业逐步将跨国经营和境外业务纳入了发展进程。我国企业海外经营的蓬勃发展,也迫切需要国内金融业提供全方位的包括境外融资、财务管理、规避投资风险、投资中转以及境外招标投标等多项境外金融服务。国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金融业的“跟随”服务。而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进行以跨国并购为主的境外扩张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并购事件便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也由国内经营逐渐走向国外发展,而跨国并购便成为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方式之一。通过跨国并购,我国商业银行不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地理上的大步跨越,构建了全球经营网络,而且促使了我国银行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并购与竞争中实现协同经营与优势互补。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自身改革并在雄厚的外汇储备支撑下,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利润率不断提高,国际地位蒸蒸日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股权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国外银行。而这次的金融海啸也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把握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走出自己的跨国并购道路以便迎来全球金融业新一轮的竞争,这些无疑仍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已发生的跨国并购案例加以分析,对跨国并购的模式和方式进行了总结,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将2006年——2009年我国5家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比。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进行的多是简单的外延式扩张,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于外部的不可预测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仍是当务之急。文章最后对未来的跨国并购给予了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海外并购做出微薄之力。

谢银玲[7](2010)在《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全球跨境企业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为考察对象,以公司自身治理的法理基础为起点,通过世界并购浪潮对现代企业的洗礼、国际组织有关并购的立法和实践分析,以及世界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地区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借鉴,试图为现行的中国外资并购相关立法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的防御献策,并建立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后盾。本文正文五章,前缀绪论,正文焦点有三:一、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二、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第四章第三节);三、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第三节),各章内容概述如次:第一章“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彻底揭露上市公司并购中各个公司主要内部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制衡关系,以便从法理上确认管理层并购防御权的正当性。本章以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价值为起点,从公司治理角度,较深入地分析并购活动与公司治理的联系,以及上市公司治理原则对反收购的作用,论证上市公司管理层并购防御权之法理基础,并在文中确认:中国上市公司在被收购的过程中,核心管理层──董事会对外来并购防御有法定的防御权,这为上市公司面临敌意收购的防御判断建立了一个更加专业的基础。内容包括第一节“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相关的治理问题)、第二节“经营权的法理基础”(董事权利与义务论证)以及第三节“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及并购防御权之归属)。本章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防御决策置于其经营权的本职任务,视反收购措施为经营管理的至高表现。第二章“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为本文所涉有关经济方面之核心理论,涉及古典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帕累托效率概念以及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等多种与市场经济追求有效竞争的相关理论,目的是对当代企业跨境并购的缘起有一根本性的掌握。为完全透视企业外部成长的价值及发展中国家的两难性,本章以比较充裕的篇幅从经济及管理学角度论证企业并购的不可避免性及反收购的必要性,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在外资的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全局的平衡中,应谨慎规范跨国并购的防御规制。内容包括第一节“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第二节“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以及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从本文的题名“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可看出,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选择将成为本文的根本点,本节将提示本文最终将要传达的:国家对利用外资有怎样的价值选择就会有怎样的经济政策,同时就会有怎样的外资立法(当然包括外资并购立法)。本章结语最终得出:“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意指外资政策思虑要审慎、果决,谨防迷失核心价值。第三章“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涉及国际间有关并购的法理、实际法规、实务分析,具体依该国或地区并购法制史在两大主要法系之代表性、与中国竞争立法的相关性、亚洲并购竞争法制最先进代表国家、中国社会条件相似性,以及与我国国情紧密性等五个因素为标准,选取美国、德国、欧盟、日本、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六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作为阐述目标,分析了世界历经几次并购浪潮后,两大法系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的并购与反收购规制的发展进程及其竞争法制的实践经验,观察在并购活动全球化下,各国家、地区乃至各国际组织的竞争政策与规制之发展概况,何以为中国现行相关制度参照系。内容包括第一节“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二节“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三节“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以及第四节“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本章的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各国外资立法的自然融合现象。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倂购法制体系分析”旨在为我国现行倂购与反收购法制概念与体系及其缺漏之总体检。本章为本文研究的“重磅区”,在检阅国际有关竞争法制及外资立法例后,回到中国的现行上市公司并购立法与实践现况。全文涉及我国现行规范并购业务数十部主要法律法规的梳理,以及整体并购系统成长空间的抽象总结,为尽量顾及规范阐释的忠实性,本章行文平铺直述,诌议不讳,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我国现行并购法制的优势与缺点。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并购基本法制”、第二节“外资并购专门法制”以及第三节“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结语题为“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从我国现行外资立法的政策与思路,揭示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第五章“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作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结论,本章试图从我国自成体系的现行并购相关法制中,为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措施抽离出适法的与无法规支持的,并于当下无法施行的反收购措施分析之中,开辟解决的途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提出对策与修法建议,希望为未来“中国企业并购规范与制度指南”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第二节“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以及第三节“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论,其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也传达了本文的重要精神。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于2009年4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全球最大经济体G20高峰会议的闭幕新闻发布会称“《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结束”,事实上“华盛顿共识”时代的结束暴露的是一种思维(美国式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能量耗尽。人类理性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其“选择性”,理性的动能创造了世界的多样性,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选择项,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选择项,将某种价值观强加于所有的对象就是一种“思维的过度消费”,这种傲慢恰恰是反理性的。是以,即使在多元复杂的全球化经济网络,无所谓从一而终的经济发展理论,“永远的宏观微调”是政策不妨碍法制的不二原则。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双方过招,对比的结果,明显可见:政府那只鞭策市场的手,轻重不一,则效果各异。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首次见证了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的败笔,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则突显了“社会市场经济”那只宏观的手确实不可偏废。本文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视为自由竞争市场的“巨人肩膀”,也将“法制化”的反收购措施视为被收购目标公司的“巨人肩膀”;上市公司反施购措施的法制化,小而言之,是政府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礼献,大而宣之,也是政府对市场自由竞争的理性化支持。我们期待:法律规制成为政府经济计划与政策的真正载体,而法制体系是国家意志抵御社会破坏者的防火墙,更是执法机构与境内外守法个体或组织共同仰望的靠山。经济社会秩序建筑无所谓上层或下层,无论内外资的并购活动,皆应依赖相同的法制系统,法制化规则将使外资对东道国的计划与政策无须比内资更加忧虑,目光只需停留在输入地的法律上,此举必为中国政府对市场施以最少干预的强力体现。

韦颜秋[8](2010)在《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稳定性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至2005年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为标志,我国外资并购进入阶段性引资高峰期。战略引资只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准确客观评价外资并购的效果,将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是爆发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巨头纷纷从海外撤资,我国商业银行的外资股份也不可避免。因此,全面评价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途径,具有时效性和迫切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就这一命题进行深入而又细致的探讨。本文重点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影响的综合效应及其主要影响路径。论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中东欧国家外资并购的实践,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中提出外资并购对东道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实际,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表现出发,系统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深入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及其关键影响路径。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整理2003年至2008年指标数据,在考察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表现基础上,试图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方向、程度及其关键途径。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稳定性产生积极的综合效应,外资进入程度与效率和稳定性呈正相关性;外资并购通过产权制度和市场结构主要途径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产生影响;外资并购通过降低不良贷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监管水平、改善市场行为和健全产权制度等主要途径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影响。最后论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增强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李泳宏,朱逸寒[9](2010)在《国际金融业的产业融合化成因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史始终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随着金融创新、放松管制以及金融业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原来的金融分业制度受到了严峻挑战,采取金融分业制度的国家纷纷朝融合化方向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的融合化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促使金融业务融合化趋势发展的成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不尽一致,但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业的产业融合化浪潮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陈凡[10](2008)在《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与我国银行业战略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银行业掀起了并购浪潮。此次并购浪潮始于美国,逐渐延伸至日本、欧洲发达国家和东亚、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与金融产生了深刻和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的并购行为也不断发生,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并购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当前世界范围内银行并购浪潮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准确把握银行业并购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有效的银行并购政策措施,对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银行并购相关理论进行评介,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角度展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包括规模经济理论、市场势力理论、效率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和信号理论以及再分配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包括降低代理成本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自负假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包括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其次,本文对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现状、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历程与特点,其次,对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成因进行分析,由于众多银行并购行为发生在并购双方为上市公司的银行之间,因此,本文首先分析资本市场非线性特征,从资本市场是非线性复杂系统及资本市场投资行为分析两个角度展开,接着从并购双方经理人与股东的角度分析单个银行并购,并进而分析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成因。由于银行并购的传统理论解释与并购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差异,并由此产生了所谓的“银行并购悖论”,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次,本文对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效率与效应进行分析。文章将以花旗集团为例,采用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对银行的并购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分别从微观效应、中观效应和宏观效应三个方面展开。银行并购的微观效应包括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协同效应;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单个银行的风险加大;并购带来金融业大幅度减员五个方面。中观效应包括改变国际银行业的整体格局;促进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提高金融资源集中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创新;挽救危机银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造成金融监管困难,影响金融安全等五个方面。宏观效应包括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等四个方面。接着,本文将对我国银行业既有并购行为进行分析。在回顾我国银行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既有并购行为的特点进行归纳,同时分析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并指出我国银行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最后,本文对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选择进行探讨。在分析推进我国银行业并购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跨国并购的角度,提出推进并购的微观策略。最后,提出推进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制度建设建议,分别从注重提高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和完善制度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展开。

二、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与信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信用的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当代中国所处的新时期
    2.1 我国新时期的界定
    2.2 我国的经济新常态
        2.2.1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界定
        2.2.2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根本特征
    2.3 我国金融科技浪潮的兴起
        2.3.1 金融科技的界定
        2.3.2 金融科技的特征
        2.3.3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2.4 本章小结
3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环境与业务转型
    3.1 新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约束下的金融环境
        3.1.1 利率市场化
        3.1.2 金融机构混业化
        3.1.3 金融杠杆高位化
        3.1.4 金融监管宏观审慎化
    3.2 新时期我国金融科技约束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3.2.1 金融科技约束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3.2.2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特点
        3.2.3 业务转型的目标
        3.2.4 业务转型的具体种类
    3.3 本章小结
4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后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4.1 直接信用风险
        4.1.1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信用风险
        4.1.2 消费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
        4.1.3 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
    4.2 间接信用风险
        4.2.1 利率风险引致信用风险
        4.2.2 操作风险引致信用风险
        4.2.3 流动性风险引致信用风险
    4.3 本章小结
5 新时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直接路径Ⅰ: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信用风险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5.1.2 利率水平的变动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与信用风险的影响
        5.1.3 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信用风险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设计
        5.2.2 模型设计
        5.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与统计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后信用风险直接路径Ⅱ:业务转型与银行信用风险
    6.1 消费信贷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
        6.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2 研究设计
        6.1.3 实证结果与统计分析
    6.2 普惠金融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
        6.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2 研究设计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新时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间接路径Ⅰ:利率风险引致信用风险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利率水平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期限偏好
        7.1.2 利率水平波动与企业借款的续短为长模式
        7.1.3 续短为长的借款行为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7.2 研究设计
        7.2.1 变量设计
        7.2.2 模型设计
        7.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3 实证结果与统计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回归分析
        7.3.4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8 新时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间接路径Ⅱ:银行操作风险引致信用风险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1.1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定价
        8.1.2 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权、操作风险和引致信用风险
        8.1.3 商业银行利率定价难度、操作风险和引致信用风险
        8.1.4 商业银行竞争程度、操作性风险和引致信用风险
    8.2 研究设计
        8.2.1 变量设计
        8.2.2 模型设计
        8.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8.2.4 多重共线性检验
    8.3 实证结果与统计分析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相关性分析
        8.3.3 多元回归分析
        8.3.4 稳健性检验
    8.4 本章小结
9 新时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间接路径Ⅲ:银行流动性风险引致信用风险
    9.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9.1.1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
        9.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与信用风险
        9.1.3 借款企业行为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9.2 研究设计
        9.2.1 变量设计
        9.2.2 模型设计
        9.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9.3 实证结果及统计分析
        9.3.1 描述性统计
        9.3.2 相关性分析
        9.3.3 面板回归分析
        9.3.4 稳健性检验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对策建议
    10.1 研究结论
    10.2 对策建议
        10.2.1 政府层面
        10.2.2 保险公司层面
        10.2.3 商业银行层面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2)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协同效应的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四节 理论支持
    第五节 研究路径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七节 评价指标
    第八节 假设说明
第二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行业整体分析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中外资银行在国际化水平上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海外并购对中资银行提高国际化水平的作用
第三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事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一节 对并购机构的比率分析
    第二节 对被并购机构的因子分析
    第三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事件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章 解决方案
第五章 关注事项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金融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理论
    2.1 金融行业并购动因分析
        2.1.1 金融业并购浪潮及其并购动因的发展
        2.1.2 金融业并购的动因
    2.2 金融业并购绩效理论分析
        2.2.1 金融业并购绩效理论
        2.2.2 金融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第3章 我国金融业并购现状及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3.1 我国金融业并购现状及特点简介
        3.1.1 我国金融业并购发展历程
        3.1.2 我国金融业并购特点
    3.2 影响我国金融业并购的因素
        3.2.1 宏观因素
        3.2.2 并购层面
        3.2.3 金融企业层面
第4章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并购绩效分析
    4.1 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4.1.1 样本选择
        4.1.2 指标选取
    4.2 研究方法
        4.2.1 统计方法介绍
        4.2.2 确定评价模型
    4.3 实证分析
        4.3.1 金融业上市公司绩效得分
    4.4 结论
第5章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并购绩效分析
    5.1 样本和指标选取
    5.2 研究方法
    5.3 实证分析
    5.4 结论
    5.5 两种实证分析结果比较
第6章 提升我国金融业并购绩效的建议
    6.1 从政府主导型并购方式向市场化并购方式转变
    6.2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6.3 培育并购重组的中介机构
    6.4 推动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
参考文献
致谢

(4)金融业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基于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银行业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协同效应研究现状
    2.2 金融业并购研究现状
第3章 金融业并购动因分析
    3.1 金融业并购的历史和特点
    3.2 金融业并购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3.2.1 金融并购主体趋于集中
        3.2.2 金融并购范围更为全球化
        3.2.3 各国政府放宽金融管制
        3.2.4 金融业并购朝混合并购发展
    3.3 金融业并购动因
        3.3.1 内在动因分析
        3.3.2 外部动因分析
第4章 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4.1 平安收购深发展过程
        4.1.1 并购双方简介
        4.1.2 并购过程
    4.2 平安收购深发展协同效应分析
        4.2.1 战略协同效应分析
        4.2.2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4.2.3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4.2.4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4.2.5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
第5章 我国金融业并购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5)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及进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1. 导论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
        1.2.2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1.2.3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海外机构组织形式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研究方法
        1.3.2 实证研究方法
        1.3.3 案例比较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主要理论回顾
    2.1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产业组织理论
        2.1.3 内部化理论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 市场进入模式理论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折衷理论
        2.2.3 国际化投资阶段理论
        2.2.4 组织能力理论
    2.3 银行并购理论
        2.3.1 企业并购理论对银行并购的解释
        2.3.2 金融理论对银行并购的解释
        2.3.3 银行并购动因理论
3.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
    3.1 全球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1 全球跨国银行业利润增速下降
        3.1.2 全球跨国银行业超级并购实现其规模扩张
        3.1.3 跨国银行运用信息技术向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
        3.1.4 跨国银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3.1.5 跨国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强
    3.2 基于折衷理论的跨国经营动因研究假设
        3.2.1 所有权优势研究假设
        3.2.2 内部化优势研究假设
        3.2.3 区位优势研究假设
    3.3 实证分析
        3.3.1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背景数据
        3.3.2 计量模型和变量的选取
        3.3.3 回归结果分析
    3.4 研究结论和启示
4. 银行服务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概述
    4.1 市场进入模式的分类和内在特性
        4.1.1 市场进入模式的分类
        4.1.2 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
    4.2 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一般影响因素
        4.2.1 国家因素
        4.2.2 市场因素
        4.2.3 企业因素
    4.3 银行业的行业特质对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4.4 商业银行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比较
        4.4.1 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定义与分类
        4.4.2 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的主要区别
        4.4.3 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
5. 新建模式下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组织形式的选择
    5.1 新建海外分行和子银行的比较
        5.1.1 经济责任和风险的差异
        5.1.2 设立成本和业务范围的差异
        5.1.3 监管责任的差异
    5.2 海外机构组织形式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5.2.1 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5.2.2 东道国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5.2.3 理论模型
    5.3 实证分析
        5.3.1 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因素模型及结果分析
        5.3.2 东道国影响因素模型及结果分析
    5.4 研究结论和启示
6. 并购模式下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路径选择
    6.1 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启示——以汇丰银行为例
        6.1.1 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历史及发展
        6.1.2 汇丰银行的跨国并购之路
        6.1.3 汇丰银行跨国并购案例的启示
    6.2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机遇和挑战
        6.2.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6.2.2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有利条件
        6.2.3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所面临的挑战
    6.3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路径选择
        6.3.1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
        6.3.2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6.3.3 中国工商银行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
        6.3.4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策略与方法
7. 总结和展望
    7.1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7.1.1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成果
        7.1.2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未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之路
        7.2.1 大型商业银行应在稳定中求增长,选择温和型国际化路径
        7.2.2 中小型商业银行应不断做大做强,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6)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结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银行并购理论研究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银行跨国并购理论相关观点
        2.1.2 并购绩效经验研究相关理论方法
    2.2 国内文献综述
3 国际银行业并购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3.1 20世纪五次并购浪潮及其特征分析
        3.1.1 以横向并购为主的第一次并购浪潮
        3.1.2 以纵向重组为主的第二次并购浪潮
        3.1.3 以跨国公司多角化扩张为主的第三次并购浪潮
        3.1.4 以金融运作为主的第四次并购浪潮
        3.1.5 "以强强联合"为主的第五次并购浪潮
    3.2 历史规律及经验借鉴
        3.2.1 五次浪潮与并购规律
        3.2.2 经济周期与并购周期
        3.2.3 规模经济与企业整合
    3.3 国际着名银行跨国并购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3.3.1 英国汇丰集团跨国并购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3.3.2 美国花旗集团跨国并购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3.4 国外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3.4.1 寻求"混业经营"突破口,实现银行业全能发展
        3.4.2 适当选择跨国并购规模
        3.4.3 运用不同并购形式组合
        3.4.4 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把握并购时机
4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发展概况
    4.1 国内商业银行总体发展态势
    4.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经营历程
    4.3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模式比较与战略分析
        4.3.1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模式比较
        4.3.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分析
    4.4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动机分析
        4.4.1 内在动因
        4.4.2 外在动因
    4.5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必要性分析
        4.5.1 实现银行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
        4.5.2 跨国并购产生经营和管理协同效应
        4.5.3 使我国银行更好地平衡收入与风险
        4.5.4 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4.6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4.6.1 并购以国有银行为主,规模小且数量少
        4.6.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低
        4.6.3 大多属于简单外延扩大式的并购
        4.6.4 海外经营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收入结构单一
        4.6.5 国内银行业跨国并购战略不清晰
    4.7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绩效分析
        4.7.1 绩效评价方法和样本数据
        4.7.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4.7.3 跨国并购绩效结果分析
5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
    5.1 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
    5.2 并购区位选择
    5.3 并购对象选择
    5.4 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6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中需要注意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6.1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7)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况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况
    第二节 研究价值及主要论点
        一、研究价值
        二、主要论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章节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章节结构
第一章 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
        一、所有权的永恒搏奕──公司派与市场派之较量
        二、经营权与所有权之信赖关系
    第二节 经营权的法理基础
        一、董事与公司的法律关系
        二、董事的义务
        三、董事的责任
    第三节 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
        一、公司治理的自身逻辑
        二、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问题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防御权谁掌乾坤
    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
第二章 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
    第一节 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
        一、全球化之滥觞
        二、无国界并购效应理论
        三、国际投资之发展趋势
    第二节 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
        一、上市公司并购之基本分析
        二、防御目的与反收购措施风险之关系
        三、防御决策之博弈特性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风险考察
        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价值取向
        三、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
    结语: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
第三章 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
        一、美国
        二、印度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
        一、德国
        二、日本
        三、台湾地区
    第三节 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
        一、欧盟竞争法制总览
        二、欧盟竞争法制的三大支柱
        三、法律责任与救济
        四、欧盟竞争法制的阻碍与未来展望
    第四节 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
        一、西方并购浪潮之历程
        二、国际组织竞争规制进程
        三、发达国家的矛盾情结
        四、发展中与经济转型国家的发想
    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并购法制体系分析
    第一节 现行并购基本法制
        一、并购法制体系总览
        二、基本并购法制分析
    第二节 外资并购专门法制
        一、外资政策与法制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规范
        三、外商企业并购规范
    第三节 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
        一、产业挂帅,竞争阻碍
        二、立法用语含混晦涩、歧义丛生
        三、法律效力等级错乱、体系交叠
        四、内外双轨、烟硝难止
        五、历史问题不容再留
    结语: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
第五章 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
    第一节 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
        一、外资合法敌意收购模式
        二、现行法制的反收购设置适用
    第二节 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
        一、现行法制下禁止或有限制的反收购措施
        二、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阙如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
        一、完善竞争市场之进路
        二、完善外资并购法制之建议
    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
案例索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稳定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1.3 银行外资并购的概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外资并购的动因
        1.2.2 关于银行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
        1.2.3 关于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效率影响
        1.2.4 关于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稳定性影响
        1.2.5 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影响研究
    第一节 全球银行业并购的历史和趋势
        2.1.1 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演进
        2.1.2 全球银行业跨国并购的趋势分析
    第二节 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2.2.1 外部动因分析
        2.2.2 内部动因分析
    第三节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影响研究
        2.3.1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效率影响分析
        2.3.2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稳定性影响分析
    第四节 外资并购对东道国银行的影响:基于对中东欧国家的分析
        2.4.1 外资并购与中东欧国家银行改革
        2.4.2 外资并购对中东欧国家银行的影响
第三章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3.1.1 银行效率的测量方法综述
        3.1.2 DEA效率评价模型建立
        3.1.3 效率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3.1.4 银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1.5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3.2.1 宏观因素
        3.2.2 行业因素
        3.2.3 微观因素
    第三节 外资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演进与现状
        3.3.1 历史演进
        3.3.2 现状分析
    第四节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分析
        3.4.1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3.4.2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外资并购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途径分析
        3.5.1 通过产权制度的影响
        3.5.2 通过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研究
    第一节 外资并购与东道国银行稳定性
        4.1.1 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
        4.1.2 外资并购与东道国银行稳定性
    第二节 外资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4.2.1 股权定价风险及博弈分析
        4.2.2 外资撤资风险与身份定位博弈
        4.2.3 控制权转移风险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4.3.1 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分析
        4.3.2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分析
        4.4.1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实证分析
        4.4.2 外资并购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途径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5.1.1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结论
        5.1.2 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5.2.1 改进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建议
        5.2.2 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国际金融业的产业融合化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自由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与竞争的双重刺激
三、产业融合的效益分析

(10)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与我国银行业战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银行并购的概念与分类
        1.2.1 企业并购的概念
        1.2.2 银行并购的概念
        1.2.3 银行并购的分类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
2 银行并购理论评介
    2.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市场势力理论
        2.1.3 效率理论
        2.1.4 价值低估理论
        2.1.5 信息与信号理论
        2.1.6 再分配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2.1 降低代理成本假说
        2.2.2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2.2.3 自负假说
    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3.1 制度变迁理论
        2.3.2 产权理论
        2.3.3 交易费用理论
3 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现状、特点及成因分析
    3.1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历程及现状
        3.1.1 第一次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
        3.1.2 第二次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
        3.1.3 第三次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
    3.2 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特点
    3.3 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成因
        3.3.1 资本市场非线性特征分析
        3.3.2 单个银行并购的成因
        3.3.3 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成因
    3.4 银行并购悖论的解释
        3.4.1 现代企业制度下银行并购的制度基础
        3.4.2 国外学者对银行并购悖论的解释
        3.4.3 银行并购悖论存在的问题
        3.4.4 银行并购悖论的理论根源
4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效率与效应分析
    4.1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效率分析——以花旗集团为例
        4.1.1 花旗集团并购发展历程
        4.1.2 花旗集团并购效率分析
    4.2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微观效应分析
        4.2.1 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4.2.2 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协同效应
        4.2.3 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
        4.2.4 单个银行的风险加大
        4.2.5 并购带来金融业大幅度减员
    4.3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中观效应分析
        4.3.1 改变国际银行业的整体格局
        4.3.2 促进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
        4.3.3 提高金融资源集中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4.3.4 促进金融创新
        4.3.5 挽救危机银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4.3.6 造成金融监管困难,影响金融安全
    4.4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宏观效应分析
        4.4.1 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4.4.2 促进技术进步
        4.4.3 促进经济增长
        4.4.4 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
5 我国银行业既有并购行为分析
    5.1 我国银行业并购历程
        5.1.1 国内的银行并购
        5.1.2 我国银行的境外并购
        5.1.3 外国金融机构对我国银行的并购
    5.2 我国银行业既有并购行为的特点
        5.2.1 具有“强制型制度变迁”特征
        5.2.2 政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5.2.3 保持金融稳定成为首要目标
    5.3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5.3.1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5.3.2 获得低成本扩张,规模经济程度有所增强
        5.3.3 资本金得到补充,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5.3.4 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
        5.3.5 为混业经营进行了初步探索
    5.4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障碍分析
        5.4.1 法律支撑力度不足
        5.4.2 支付方式过于单一
        5.4.3 中介机构发育缓慢
6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选择
    6.1 推进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必要性分析
        6.1.1 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6.1.2 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需要
        6.1.3 适应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需要
        6.1.4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需要
    6.2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构想
        6.2.1 国有商业银行的并购战略
        6.2.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并购战略
        6.2.3 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战略
        6.2.4 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战略
    6.3 推进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制度建设
        6.3.1 注重提高并购后的整合能力
        6.3.2 完善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制度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与信用风险研究[D].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2]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协同效应的成因研究[D]. 王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3]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 张斯涵.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4]金融业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基于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D]. 戴媛.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5]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及进入模式研究[D]. 罗岚. 武汉大学, 2011(07)
  • [6]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研究[D]. 郭敏. 海南大学, 2011(12)
  • [7]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D]. 谢银玲.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5)
  • [8]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稳定性影响研究[D]. 韦颜秋. 南开大学, 2010(08)
  • [9]国际金融业的产业融合化成因探析[J]. 李泳宏,朱逸寒.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3)
  • [10]当代国际银行业并购与我国银行业战略选择研究[D]. 陈凡. 辽宁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