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轻钢结构住宅系统及其应用

北美轻钢结构住宅系统及其应用

一、北美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晟[1](2021)在《轻钢活动板房动力特性研究及振动舒适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冷弯薄壁轻钢结构活动板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时工棚、救灾安置房等工程领域的特殊建筑结构,具有运输、移动方便,可随意装卸等优点,但由于其质量轻、柔度大、阻尼小,会在人日常活动激励下产生明显振动,引发板房内人员的不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试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活动板房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致振动响应试验,参照国内外标准的同时对该种建筑进行了舒适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选取了一幢冷弯薄壁轻钢结构活动板房作为试验平台,通过自由振动衰减法测试了活动板房的基本动力特性,得到了板房竖向和横向振动的一阶频率以及阻尼比。进一步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了结构的基本动力特性,并基于实测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获得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得到了单人沿长宽两种方向,以2.0Hz的频率行走激励下冷弯薄壁轻钢结构活动板房楼盖的竖向与横向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人行作用下,结构会出现明显的竖向振动和横向振动,其中竖向振动更为明显;沿结构长方向行走产生的振动明显大于沿宽方向行走产生的振动。在振动响应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结构振动舒适度。结合现有国内外结构振动舒适度标准与规范,系统阐述了目前舒适度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并选用了相应的振动加速度限值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频率计权模拟滤波器分析计算经频率计权后的均方根加速度,对冷弯薄壁轻钢结构活动板房的楼盖进行了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活动板房横向振动量相对较小,舒适度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竖向振动量较大,存在严重的竖向舒适度问题,若该临时板房用于住宿或办公,须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李剑文[2](2020)在《轻型钢拼合截面与焊接组合截面柱受力性能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可持续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筑工程由重数量逐渐向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应用得到了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轻钢结构具有污染小、可回收、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我国低层建筑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拼合截面立柱作为轻钢结构体系中主要承重构件,其受力性能的研究十分重要。本课题合作企业在轻钢住宅体系工程建设中常选用厚度为1mm左右轻型钢拼合柱,我国设计规范针对2~6mm厚度的拼合截面有相应的设计规定,对于厚度较薄构件的设计和使用没有明确规定,故本文对单肢厚度为1mm的拼合截面柱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应用PKPM对采用轻钢龙骨体系加层的实际工程进行了内力分析,结合工程常用做法确定了开口和抱合两种拼合截面形式立柱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拼合截面立柱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比研究了同惯性矩的方钢截面;并对6组共18根试件进行了缩尺试件的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承载力和受力性能;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相应试验试件进行了模拟,对比了理论计算、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的承载力,为企业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研究发现,由于拼合截面构件产生了整体效应,构件的承载力大于单肢构件承载力的简单叠加,提高了其承载能力;(2)通过两种理论方法计算、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可知,抱合箱型截面拼合构件采用《低层冷弯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的单肢叠加修正理论更合理;对开口拼合截面构件采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有效宽度理论更合理;(3)通过对相同惯性矩的方钢与拼合截面构件进行对比研究,在考虑截面面积折算后,对应方钢承载能力比抱合箱型拼合截面柱高,轴压性能更稳定;而开口拼合截面柱承载力高于对应的方钢截面柱;(4)通过结构设计、理论计算、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等,验证了轻型钢拼合截面柱承载力满足工程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为企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项显淙[3](2020)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建设是我国能否成功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我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农村住宅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好的符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居”“宜业”“宜建”的新要求,成为了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前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农村即有住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现有住宅在功能空间和结构体系上与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仅通过改建来缓解这类矛盾,很难全方位的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本文研究对象为新建农村住宅,分别以功能空间和结构体系作为切入点,探讨农村住宅“宜居”“宜业”的功能适应性设计以及“宜建”的结构适应性策略,使农村住宅分别在功能和结构上体现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回应。在农村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研究中,本文首先针对农村住宅家庭结构动态发展对住宅进行了可持续的功能空间设计,其次针对农村乡风文明缺失的现象对堂屋和院落空间进行设计,使住宅达到更“宜居”的要求;最后根据农村住宅家庭产业的类型,对住宅生活和生产经营空间进行设计,使农村住宅更好的服务“宜业”的要求。在农村住宅的结构体系研究中,本文以时间线为线索梳理了农村中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体系,并从经济便捷、生态环保、舒适宜居、特色风貌、产业化发展五个角度分析各时期农村住宅代表结构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劣,针对各自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住宅结构适应性策略,使各种结构体系的农村住宅都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更“宜建”的要求。最后本文通过高校内农村住宅样板房的实际项目,根据文章提出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对样板房进行功能空间的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选择,期望对今后农村新建住宅提供设计和参考的依据。

张春婷[4](2020)在《元阳哈尼族传统民居的地域建造体系更新及替代技术研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快速城市化以及村落空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风貌及民间建造技艺正在逐渐消失,加上追求简单快速的新农村建设,催发了国内新农村民宅的雷同性与单一性。因此对于地域性建筑的可持续性更新设计,研究当地建造体系并寻找其替代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元阳地区哈尼族的地域建造系统更新及替代技术设计为切入点,将可持续设计与地方建造风貌特色相结合,拓展关于地域建造与传统建筑体系适应性更新设计的视角。本文前期研究包括元阳哈尼族传统民宅的建造体系研究、相关案例研究。其中案例分析分别针对改造更新类与替代性结构的轻钢结构体系研究类,改造更新类借鉴其发掘传统哈尼民居对现代居住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轻钢结构的研究分别对国内外、新芽系统、谢英俊体系进行横向对比并总结其优缺点,并寻找适用于大部分偏远乡村推广的替代性轻钢技术。本设计基于传统建筑及传统村落风貌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位,一方面对传统民居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改造策略,另一方面寻求新结构新技术替代传统木框架结构技术,对新建房屋结构材料进行替代性设计。(1)传统民宅改造方面,一是基于其建造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受损程度的结构构件、墙体、屋顶、楼地面等进行更新设计,二是以整体性具体改造设计为示范,基于当地传统民居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进行“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式的设计。(2)新建房屋设计方面,整体思路上借鉴谢英俊的轻钢结构体系中结构系统与围护系统分离的方式,分别进行设计。内容上,一是基于元阳当地的民居形制及建造建成特征,进行类型学的分类拓展设计思路,二是以某个类型为例进行具体的材料构造设计。本文正文共约39000字,图表115幅

赵文浩[5](2020)在《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造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目前能源资源短缺以及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住宅产业向工业化方向转型是必要选择,钢结构住宅具有装配化程度高,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以及可回收、污染少等优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在钢结构住宅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钢结构住宅造价相对传统住宅更高,钢结构体系缺乏策略研究、外墙体系依然不完善等。对外墙的开发与选择,一直是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推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论文对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的构造做法展开研究,以期推动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与发展。第一章:从本文的选题及背景出发,对国内钢结构住宅外墙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存在着钢结构住宅外墙造价较高以及钢结构住宅建筑外墙实际工程中的存在“墙害”等问题,随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并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对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钢结构住宅体系、外墙系统、新型墙体材料以及轻质复合外墙进行介绍,并对轻质复合外墙进行分类,将其作为下文构造研究的基础。梳理构造层面上满足外墙功能特性的物理原理,并结合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的设计原则,以此作为之后外墙构造分析的标准。第三章:对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的构成及复合进行梳理,其中包括基层、保温层、饰面层、防水层以及隔汽层。并从实际案例、成熟的图集以及相关规范中,整理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各功能层的材料以及各功能层的连接构造做法,也为进一步探讨外墙中出现的渗、裂、热等“墙害”问题以及外墙构造分析打下基础。第四章:对钢结构住宅外墙渗、裂、热等“墙害”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各类外墙构成及复合构造做法,找到不同类型外墙产生“墙害”的原因和位置,并对各类“墙害”的处理构造做法进行对比,将其作为下一步外墙构造对比的依据。按照钢结构住宅外墙设计原则,对预制复合条板墙、预制复合大板墙以及龙骨现场复合墙三类外墙进行综合比较,对比分析各类墙板的优缺点,总结归纳适合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类型及构造做法。第六章:总结。

潘瑜[6](2020)在《小型轻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建筑产业面临生产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挑战,为解决现浇营建方式效率低下、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然而现阶段建筑工业化忽略了小型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低技的营建方式。因此在建筑工业化大背景下,探索适合小型建筑的现代化营建方式,实现小型建筑品质提升、效率提高、技术升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轻型化”与“装配式”作为小型建筑现代化营建的发展方向,以建构学与Archi-Neering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提出时间主导、成本主导、品质主导3种建造主导机制,为小型建筑设计营建提供价值评判依据。对比研究各项目应对建筑适应性需求时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并且以实际参与的三清山轻型酒店为例,分析反思小型轻型钢结构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措施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本文重点在于总结小型建筑的轻钢装配式设计思路与方法,希望可以为同类型项目的设计营建提供价值观、方法论与技术判断依据。

严虹,弓晓芸[7](2020)在《浅谈轻型钢结构低层住宅体系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本文简单介绍国内外轻型钢结构低层住宅体系的研究及应用,并给出不同类型房屋的承重结构形式及材料选用、围护结构选材及构造做法、各种类型工程实例,可供大家参考。

马骁[8](2020)在《云南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贫困群体的装配式竹住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人们道德意识的不断提高,设计的“伦理价值”已然成为继“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之后又一种重要的价值体系而被广泛认同。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出台农村危房扶贫改造政策,希望解决贫困群体的住房需求问题。云南乡村地区存在大量贫困群体,然而目前现有的扶贫安居房给予的住宿条件有限,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群体的住宿需求。贫困群体的住房应首先考虑生存伦理,在降低造价的基础上强调结构的安全性并满足群体的空间需求。乡村贫困群体的民宅需要进行针对人群特征的人性化设计。该类型民宅设计需要做到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为贫困群体提供有良好建筑品质。云南地区竹资源丰富,竹材是本土材料,有着易获取、价格低的优势。装配式建筑思路可促进竹材和其他材料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加快施工速度,及时解决贫困群体的住房问题。本文以云南省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云南省丰富的竹资源,以人性化设计为核心,以装配式设计思路进行云南省竹资源丰富地区扶贫安居房的方案设计、结构选型、构造设计并简化工序,以加快施工速度并降低造价,在方案中体现设计关怀,为解决贫困群体住房需求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曹石[9](2020)在《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因其抗震性能优越以及轻质环保等诸多优点,从而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应用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尤其是应用的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存在着工厂制作程度较低、标准化应用较差以及围护体系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制约了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和推广。针对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标准化制作和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钢异形束柱承重构件、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以及叠合楼板等部件组成,其具有工厂制作化、现场焊接少、施工便捷高效以及集成化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该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部分关键设计依据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和理论支撑,制约了该体系的推广。因此,本文将围绕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旨在为其推广和应用奠定理论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梁柱节点在本文研究结构体系中为传递力的主要部位,对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考虑柱壁厚度、梁截面高度、柱截面形式、外肋贴板、柱连接方式以及翼缘削弱(RBS)梁截面构造等因素,遵循“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共设计了9个足尺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来研究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传力机制、耗能能力以及承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除了RBS梁截面节点的试件,其塑性发展以及破坏区域主要集中梁端,破坏模式主要包括梁端焊缝断裂和环板断裂两种;而采用RBS梁截面构造的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塑性发展则集中在RBS区域,其破坏模式为在RBS区域内翼缘受拉断裂。试验中得到的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表明该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的承载力主要受到梁截面高度和柱壁厚度的影响,而外肋贴板构造、异形束柱截面形式等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很小;此外,除了试件T-6以外,试验中其余节点的转动能力均能够满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抗震设计要求。(2)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新型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的数值模型,对试验节点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对节点进行全过程和关键部位的应力分析可得,环板的应力主要集中与梁直接连接的腔体区域,表明该腔体主要承受梁端传递来的弯矩,其他腔体承受的弯矩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梁与环板连接截面、环板与柱壁连接截面以及RBS区域过焊孔都处存在的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与试验中的破坏截面基本一致。为弥补试验的参数不足,基于上述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环板和隔板的厚度和悬挑长度以及柱壁厚度对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有一定影响,而轴压比的影响很小。采用屈服线理论推导出此类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与试验、有限元模型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比较接近,比规程取值更加合理和准确;最后依据试验、理论和有限元模型对新型节点的研究成果给出了该类节点的构造要求和设计方法。(3)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上环下隔类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计算公式;基于前文研究成果,并通过有限元模型数据,建立该类节点弯矩-转角(M-θ)关系分别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模型;将采用上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上述模型可以用作结构的弹塑性分析。(4)针对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问题,分别提出外挂和内嵌两种连接形式的新型墙板连接节点;对其中受力复杂的外挂墙板连接节点进行研究,并给出该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取值。为了研究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对装配式钢结构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别对两栋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装配式钢结构工程的动力特性进行现场实测;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对主体钢结构的动力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给出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较大;为避免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主体结构在抗震设计时计算得到地震荷载偏小,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当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与结构柔性连接时,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8,当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与结构刚性连接时,需将墙板做为结构构件建模来进行结构分析计算。(5)选取不同结构高度建立考虑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和能力谱法对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的强度折减系数R进行分析和讨论,建议该体系的强度折减系数R可取3.6,并依据建议的系数得到修正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供该新型体系抗震设计参考。(6)对某一工程案例应用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进行设计,分别从结构体系和围护体系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该体系的设计流程和装配化施工过程,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晓旭[10](2019)在《基于预制装配下的乡村建筑传统语汇设计研究 ——以北方合院类建筑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乡村地区居民的居住需求不断提高,我国亟待改善乡村住宅品质和粗放的建造体系,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技术。经过探索发现预制装配式建筑是解决问题的理想方式,国内正在乡村地区大力推广,但相对于城市,其在乡村的应用还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调研发现,如今照搬国外的装配式乡村住宅普遍存在建筑形式单一、传统语汇特征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建筑风貌,针对此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传统建筑语汇如何恰当应用到预制装配的设计建造中,从而改善乡村建筑存在的传统特征缺失、风貌单一且住宅品质低下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共包含五个章节的内容,三四章为核心章节。第一部分(第一章)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提出现存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策略。全面掌握课题当今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出我国装配式乡村住宅存在发展快、但建筑风貌单一、传统特征缺失的问题,而现在国内对此研究较少,从而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第二部分(第二、第三章)研究分两个方面,即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乡村传统语汇,再将二者融合应用。首先第二章装配式技术方面,研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流体系与建造方式,并分析其与乡村建设的适配性,将其作为技术支撑应用于乡村建设;第三章重点整理了北方合院类乡村建筑语汇,以建构的角度建立语汇体系,并用大量图表和案例阐述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构件转译方法,将其作为设计支撑应用乡村建设。第三部分(第四、第五章)将上述研究融合应用,详细分析传统建筑语汇如何转译为预制构件,建立构件库,并进行试设计,证明思路可行性。第四章重点分析传统语汇的转译方法,用图解的方式阐述转译过程,建立预制构件库并说明具体尺寸和连接构造等。第五章进行试设计,对大连裴屯村新农居项目进行装配式设计,将具有传统特征的预制构件应用于实际项目,阐释设计思路及过程,展示构件的组合方式。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特色在于用预制装配的方式来设计具有传统特征的合院类乡村建筑,其价值是为传统乡村建筑的预制装配化设计研发作出参考,文章用大量图解的方式阐述传统语汇的构件特征、并向预制装配式构件进行转译设计,即基于轻钢装配结构对合院建筑进行结构体系、形制体系和装饰体系的语汇设计,内容包括主要构件、连接构造、建立标准化构件库并进行项目试设计,比较完整的阐述了转译方法和具体过程。

二、北美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美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轻钢活动板房动力特性研究及振动舒适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致振动问题
    1.2 振动舒适度研究
    1.3 冷弯薄壁轻钢结构活动板房
    1.4 当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1.6 文章小结
第二章 活动板房的基本动力特性
    2.1 概论
    2.2 活动板房介绍
    2.3 自由振动衰减法试验
    2.4 试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NSYS有限元模拟
    3.1 概述
    3.2 有限元法
    3.3 ANSYS有限元分析
    3.4 与试验对比
    3.5 有限元模型修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致振动响应试验及其滤波结果
    4.1 概论
    4.2 人致振动响应试验
    4.3 滤波器及相关概念
    4.4 试验结果的滤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动板房楼盖的振动舒适度评价
    5.1 概论
    5.2 楼盖振动舒适度评价标准
    5.3 舒适度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以及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轻型钢拼合截面与焊接组合截面柱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轻钢结构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轻钢龙骨体系介绍
        1.3.1 材料选用
        1.3.2 拼合形式
    1.4 轻型钢拼合构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轻型钢轴压承载力理论分析
    2.1 实际工程分析
        2.1.1 工程概况
        2.1.2 PKPM设计分析
    2.2 轴压构件破坏形式
    2.3 轻型钢拼合截面构件轴压性能影响因素
        2.3.1 长细比对拼合截面构件轴压性能的影响
        2.3.2 螺钉间距对拼合截面构件轴压性能的影响
        2.3.3 翼缘宽厚比对拼合截面构件轴压性能的影响
    2.4 轴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
        2.4.1 欧拉公式力学方法介绍
        2.4.2 国内标准(规范)计算方法介绍
        2.4.3 美国规范AISI计算方法介绍
    2.5 两种拼合截面柱承载力的理论计算
        2.5.1 《冷钢规》理论计算
        2.5.2 《低钢规》理论计算
    2.6 方钢承载力计算
        2.6.1 CF型轴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2.6.2 ZF型轴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2.7 理论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2.7.1 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对比
        2.7.2 方钢与拼合截面柱承载力对比
        2.7.3 构件设计可行性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轴心受压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材性试验
    3.3 试件制作
        3.3.1 拼合截面柱试件制作
        3.3.2 方钢截面柱试件制作
    3.4 试验准备
        3.4.1 试验装置
        3.4.2 测点位置
        3.4.3 试验加载制度
    3.5 试验过程及破坏模式
        3.5.1 单肢C形试件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5.2 单肢U形试件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5.3 4C试件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5.4 CU试件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5.5 CF试件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5.6 ZF试件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6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3.6.1 荷载-轴向位移曲线
        3.6.2 荷载-应变曲线
    3.7 单肢截面理论计算与试验承载力对比
    3.8 《冷钢规》拼合截面和方钢理论计算与试验值对比
    3.9 《低钢规》拼合截面和方钢理论计算与试验值对比
    3.10 拼合截面构件与方钢构件试验值对比
    3.11 本章小结
4 轻型钢构件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单元法的发展
    4.3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4.4 ABAQUS简介
    4.5 有限元分析
        4.5.1 结构单元类型选取
        4.5.2 创建构件
        4.5.3 材料特性
        4.5.4 部件装配
        4.5.5 构件网格划分
        4.5.6 设置分析步
        4.5.7 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
        4.5.8 初始缺陷及残余应力
        4.5.9 创建作业
        4.5.10 后处理
    4.6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4.6.1 破坏模式与变形特征对比
        4.6.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4.6.3 构件承载力试验值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4.6.4 拼合构件与方钢有限元承载力比较
        4.6.5 试验与有限元模拟误差分析
    4.7 拼合立柱试验值、有限元及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政策与机遇
        1.1.2 我国农村住宅现状与问题
        1.1.3 乡村振兴对农村住宅提出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的“宜居”研究
    2.1 传统居住型住宅功能需求分析
        2.1.1 居住需求——可持续性的功能空间
        2.1.2 精神需求——堂屋以及院落空间
    2.2 传统居住型住宅内人的生活行为分析
    2.3 传统居住型住宅的空间构成要素
        2.3.1 室外空间构成要素
        2.3.2 室内空间构成要素
    2.4 传统居住型住宅“宜居”功能空间设计
        2.4.1 传统居住型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
        2.4.2 传统居住型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2.4.3 可持续性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2.4.4 传承乡土文化的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第3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的“宜业”研究
    3.1 家庭产业型住宅功能需求分析
        3.1.1 “宜业”的新需求——生产经营的功能空间
    3.2 家庭产业型住宅功能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3.2.1 家庭产业型住宅的功能特征
        3.2.2 家庭产业型住宅的发展趋势
    3.3 农村职业及家庭产业型住宅分类
    3.4 家庭产业型住宅“宜业”功能空间设计
        3.4.1 农业生产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3.4.2 商品零售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3.4.3 特色餐饮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3.4.4 旅游民宿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第4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的“宜建”研究
    4.1 乡村振兴对农村住宅建筑结构的需求分析
        4.1.1 农村住宅结构经济便捷的需求
        4.1.2 农村住宅结构生态环保的需求
        4.1.3 农村住宅结构舒适宜居的需求
        4.1.4 农村住宅结构特色风貌的需求
        4.1.5 农村住宅结构产业化的需求
    4.2 农村住宅结构的分类及范畴
        4.2.1 传统农村住宅结构——木结构、土结构
        4.2.2 近代农村住宅结构——砖混结构
        4.2.3 当代农村住宅结构——轻钢结构
    4.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结构的特点分析
        4.3.1 传统农村住宅结构
        4.3.2 近代农村住宅结构
        4.3.3 当代农村住宅结构
    4.4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结构的适应性策略
        4.4.1 传统住宅结构的“现代技术重生”
        4.4.2 近代砖混结构的“环保形象重塑”
        4.4.3 当代轻钢结构的“乡土文化传承”
第5章 农村住宅样板房项目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缘起
        5.1.2 基本概况
    5.2 设计原则
        5.2.1 生态环保原则
        5.2.2 舒适宜居原则
        5.2.3 延续乡土文化原则
        5.2.4 住宅产业化发展原则
    5.3 农村样板房“宜居”设计
        5.3.1 样板房基本空间概况
        5.3.2 基于低碳环保的生态设计
        5.3.3 基于可持续性功能空间设计
        5.3.4 基于乡土文化的空间设计
    5.5 农村样板房“宜业”设计
        5.5.1 商品零售型住宅
        5.5.2 餐饮服务型住宅
    5.6 农村样板房“宜建”体系的运用
        5.6.1 农村住宅样板房结构体系的选择
        5.6.2 农村住宅样板房结构体系的组成
        5.6.3 农村住宅样板房材料的使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附录1: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4)元阳哈尼族传统民居的地域建造体系更新及替代技术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元阳哈尼传统民宅营建体系研究
    2.1 元阳哈尼民居概况
    2.2 元阳哈尼民居建造体系分析
        2.2.1 现状及测绘成果整理
        2.2.2 哈尼传统民宅建造体系
        2.2.3 哈尼传统民宅建造过程
第三章 相关案例分析
    3.1 元阳哈尼民宅研究及实践现状
        3.1.1 罗德胤的元阳哈尼民宅改造实验
        3.1.2 杨大禹的哈尼族农村新民居户型设计
        3.1.3 朱良文的阿者科哈尼族蘑菇房维护改造实验
    3.2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
        3.2.1 国外轻钢结构住宅体系
        3.2.1.1 欧美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
        3.2.1.2 日本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
        3.2.2 国内轻钢结构住宅体系
        3.2.2.1 新芽轻钢系统
        3.2.2.2 谢英俊的轻钢结构体系
        3.2.2.3 谢英俊体系与新芽系统的比较
        3.2.3 不同轻钢结构体系的分析比较
第四章 设计研究过程
    4.1 元阳哈尼民宅改造更新策略及设计
        4.1.1 局部构件及结构整体的更新替换
        4.1.1.1 局部构件的加固及更新替换
        4.1.1.2 结构整体的更新替换
        4.1.2 墙体的改造更新
        4.1.2.1 内墙面的改造更新
        4.1.2.2 外墙面的改造更新
        4.1.3 屋顶的改造更新
        4.1.3.1 两坡石棉瓦屋顶的改造更新
        4.1.3.2 四坡茅草瓦屋顶的改造更新
        4.1.4 楼地面的改造更新
        4.1.5 以A组团内A3 民宅为例的整体改造更新设计
        4.1.5.1 功能的调整
        4.1.5.2 结构系统的更新替换
        4.1.5.3 围护系统热工性能的增强
        4.1.5.4 室内环境的提升
    4.2 元阳哈尼族新民宅设计
        4.2.1 轻钢结构新民宅的结构系统设计
        4.2.1.1 标准构件选型及组合
        4.2.1.2 节点交接处理
        4.2.1.3 整体结构骨架
        4.2.2 围护系统的墙体设计
        4.2.2.1 不同材料的选择
        4.2.2.2 不同墙体的构造方式
        4.2.3 轻钢新民宅的原型及拓展类型设计
        4.2.3.1 基本原型设计
        4.2.3.2 不同附属构架的拓展类型设计
        4.2.3.3 不同屋顶的拓展类型设计
        4.2.3.4 不同立面划分的拓展类型设计
        4.2.3.5 不同墙体材料的拓展类型设计
        4.2.4 以A-2 构筑为例的户型深化设计
第五章 结语
第六章 设计图纸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及附表

(5)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钢结构产能过剩
        1.1.2. 我国政策引导
        1.1.3. 市场从供应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1.2. 文献综述
        1.2.1. 问题提出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钢结构住宅及外墙系统
    2.1.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2.1.1. 国外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2.1.2. 国内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2.2. 钢结构住宅体系概述
        2.2.1. 钢结构住宅体系
        2.2.2. 外墙系统
        2.2.3. 板材类外墙类型划分
        2.2.4. 轻质复合外墙类型划分
    2.3. 钢结构住宅外墙性能要求
        2.3.1. 结构安全
        2.3.2. 保温隔热
        2.3.3. 密闭防水
        2.3.4. 隔声性能
        2.3.5. 防火性能
        2.3.6. 装饰性能
    2.4. 钢结构住宅外墙设计原则
        2.4.1. 性能要求
        2.4.2. 工业化程度
    2.5. 本章小结
3. 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成及复合
    3.1. 轻质复合外墙功能层材料
        3.1.1. 基层墙体
        3.1.2. 保温层
        3.1.3. 饰面层
        3.1.4. 防水层
        3.1.5. 隔气层
    3.2. 轻质复合外墙功能层连接
        3.2.1. 基墙与钢结构的连接
        3.2.2. 保温层复合
        3.2.3. 饰面层复合
        3.2.4. 防水层、隔汽层复合
    3.3. 本章小结
4. 轻质复合外墙构造设计分析
    4.1. “墙害”产生原因及位置分析
        4.1.1. “墙害”现象
        4.1.2. “墙害”产生部位
    4.2. 潜在外墙“渗裂”分析
        4.2.1. 钢结构与墙面开裂
        4.2.2. 基层墙体
        4.2.3. 保温层
        4.2.4. 外饰面
    4.3. 外墙“热桥”处理构造
        4.3.1. 钢梁钢柱
        4.3.2. 基层墙体
    4.4. 轻质复合外墙综合比较
        4.4.1. 性能要求
        4.4.2. 工业化程度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
    5.1. 结论
    5.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小型轻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论文缘起
        1.1.2 行业背景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相关概念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小型轻型装配式建筑研究综述
    2.1 轻型装配式建筑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基于建构理论的轻型钢结构建筑研究
        2.2.1 建构学概念与内容
        2.2.2 建构视角下的材料表达
        2.2.3 建构视角下的结构表达
        2.2.4 传统建构观的新解读
    2.3 基于Archi-neering理论的轻型钢结构建筑研究
        2.3.1 Archi -Neering理论的由来
        2.3.2 Archi -Neering的解读
        2.3.3 Archi -Neering与专业协同策略
    2.4 本章小结
3 小型轻型钢结构建筑建造模式分析
    3.1 建造模式分类
        3.1.1 按建造主导因素分类
        3.1.2 按建造工业化程度分类
    3.2 小型轻型钢结构建筑标准化特征
        3.2.1 标准化设计
        3.2.2 工业化建造
    3.3 小型轻型钢结构建筑个性化特征
        3.3.1 轻型建筑的在地性表达
        3.3.2 轻型建筑的形式表达
        3.3.3 轻型建筑的建构表达
    3.4 本章小结
4 小型轻型钢结构建筑适应性设计分析
    4.1 适应场地环境的需求
        4.1.1 连接方式
    4.2 适应平面空间的需求
        4.2.1 平面设计
        4.2.2 空间组织
    4.3 适应结构体系化要求
        4.3.1 结构形式与受力方式
        4.3.2 结构体系与装配建造
    4.4 适应工业化建造的需求
        4.4.1 构造节点连接
        4.4.2 围护系统建造
    4.5 适应气候环境的需求
        4.5.1 保温隔热
        4.5.2 通风性能
        4.5.3 采光遮阳
    4.6 适应内装集成化的需求
        4.6.1 部品模块化
        4.6.2 部品集成化
    4.7 本章小结
5 小型轻型钢结构建筑设计实践——以三清山精品酒店为例
    5.1 项目基本信息
        5.1.1 项目背景
        5.1.2 基地概况
    5.2 场所营造
        5.2.1 场地交接
        5.2.2 建筑形态
        5.2.3 总平布局
    5.3 平面设计
        5.3.1 功能模块划分
        5.3.2 模数协调
    5.4 结构设计
        5.4.1 结构体系
        5.4.2 构造连接
    5.5 围护系统设计
        5.5.1 热工性能设计
        5.5.2 外墙板材预制加工
    5.6 内装设计
        5.6.1 内装部品模块化
        5.6.2 设备与管线集成
    5.7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云南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贫困群体的装配式竹住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和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问题和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4.1 贫困群体住宅设计研究综述
        1.4.2 乡村装配式住宅建筑研究综述
        1.4.3 竹建筑研究综述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云南乡村贫困人口住宅建设现状
    2.1 乡村贫困群体的界定
        2.1.1 建档立卡贫困户
        2.1.2 低保户
        2.1.3 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2.1.4 贫困残疾人
    2.2 国家相关政策及技术导则
        2.2.1 目标任务
        2.2.2 农村危房认定等级
        2.2.3 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方式
        2.2.4 资金筹措及补助标准
        2.2.5 严格控制建房面积
        2.2.6 保障安全和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要求
    2.3 云南省乡村扶贫安居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1 昆明市晋宁区鲁黑村扶贫安居房建设现状
        2.3.2 普洱市倚象镇扶贫安居房建设现状
        2.3.3 云南省政府主导乡村贫困型住宅建设的问题及对应策略
    2.4 竹资源丰富地区建造乡村竹住宅优势
        2.4.1 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4.2 竹材具有特殊的受力性质
        2.4.3 竹材成本低廉
        2.4.4 竹住宅融合自然
第三章 竹建筑技术的乡村适应性研究
    3.1 竹建筑技术概述
        3.1.1 传统竹建筑技术概述
        3.1.2 现代竹建筑技术概述
    3.2 竹建筑技术在贫困农村的适应性
        3.2.1 传统竹建筑技术在贫困农村的适应性
        3.2.2 现代竹建筑技术在贫困农村的适应性
    3.3 装配式竹建筑在乡村地区的适应性
        3.3.1 装配式竹建筑特征
        3.3.2 装配式竹建筑在贫困农村的可取性
        3.3.3 装配式竹建筑的地域适应性
第四章 乡村贫困群体的竹住宅设计研究
    4.1 乡村竹住宅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和设计原则
        4.1.1 人性化理念
        4.1.2 设计原则
    4.2 乡村竹住宅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4.2.1 人性关怀设计
        4.2.2 模块化设计
        4.2.3 高效空间
        4.2.4 灵活空间
        4.2.5 可替换构件
    4.3 针对乡村贫困群体竹住宅的低成本建造建议
        4.3.1 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4.3.2 分期建设
        4.3.3 培养住户投资意识
    4.4 乡村贫困群体竹住宅的美学策略
        4.4.1 乡土美学
        4.4.2 建构美学
    4.5 云南省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民居形式及探索
        4.5.1 竹资源丰富地区传统民居形式
        4.5.2 竹资源区扶贫安居房形式探索
第五章 装配式竹住宅结构研究与构造设计研究
    5.1 结构研究
        5.1.1 框剪结构
        5.1.2 框剪结构对竹资源区扶贫安居房的适应性
    5.2 材料分类
        5.2.1 结构材料
        5.2.2 功能性材料
    5.3 构造做法及结构方案估算
        5.3.1 墙体
        5.3.2 楼板
        5.3.3 屋顶
        5.3.4 结构方案估算
    5.4 施工步骤
    5.5 造价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1.1 方案设计研究小结
        6.1.2 结构与构造设计研究小结
        6.1.3 造价研究小结
    6.2 反思与回顾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29.7m~2装配式竹住宅重量表
附录 D:29.7m~2装配式竹住宅造价表

(9)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发展
        1.2.1 低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1.2.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1.2.3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
    1.3 本文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冷弯方钢管-H型钢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1.3.2 异形柱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1.3.3 钢结构强度折减系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当前研究不足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节点试件设计及加工
    2.3 节点试件材性试验
    2.4 节点试验准备
        2.4.1 加载方案
        2.4.2 加载制度
        2.4.3 量测内容
    2.5 试验现象
        2.5.1 试件I-1
        2.5.2 试件I-2
        2.5.3 试件I-3
        2.5.4 试件T-1
        2.5.5 试件T-2
        2.5.6 试件T-3
        2.5.7 试件T-4
        2.5.8 试件T-5
        2.5.9 试件T-6
        2.5.10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分析讨论
    2.6 试验结果分析
        2.6.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2.6.2 刚度退化
        2.6.3 骨架曲线
        2.6.4 延性系数
        2.6.5 耗能能力
        2.6.6 节点域剪切角分析
        2.6.7 梁翼缘应力分布
        2.6.8 环板与贯穿隔板应力分布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数值分析及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中材料本构关系
        3.2.2 单元选取及边界条件
        3.2.3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
    3.3 试验与有限元模型结果对比
        3.3.1 试验过程现象对比
        3.3.2 滞回曲线对比
        3.3.3 骨架曲线对比
    3.4 关键部位应力分布
        3.4.1 梁截面应力分布
        3.4.2 环板与隔板应力分布
    3.5 节点域受力机理分析
        3.5.1 I型束柱的节点域受力分析
        3.5.2 T型束柱的节点域受力分析
    3.6 节点构造参数的影响
        3.6.1 柱壁厚度的影响
        3.6.2 环板与隔板悬挑长度影响
        3.6.3 环板与隔板厚度的影响
        3.6.4 轴压比的影响
    3.7 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3.7.1 标准梁截面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3.7.2 翼缘削弱式(RBS)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3.8 新型节点的设计方法
        3.8.1 环板和隔板构造要求
        3.8.2 强柱弱梁验算
        3.8.3 节点域验算
    3.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及其恢复力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梁柱节点分类
    4.3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
        4.3.1 节点初始刚度的参数分析
        4.3.2 节点初始刚度计算
    4.4 新型梁柱节点的形状系数
    4.5 理论模型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4.6 上环下隔式梁柱弯矩-转角关系恢复力模型研究
        4.6.1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滞回曲线
        4.6.2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骨架模型
        4.6.3 理论和有限元结果对比
        4.6.4 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刚度退化规律
        4.6.5 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滞回模型的建立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设计及其对主体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常用的围护墙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5.3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设计方法
        5.3.1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设计
        5.3.2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与主体钢结构连接的设计
        5.3.3 新型外挂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5.3.4 新型内嵌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5.3.5 工业化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制作和装配
    5.4 带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钢结构工程动力特性现场实测
        5.4.1 试点工程的动力特性实测
        5.4.2 实测结果分析
        5.4.3 有限元模型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5.5 当前各国规范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结果对比
    5.6 考虑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影响的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6.1 引言
    6.2 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6.2.1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在ETABS中模型模拟
        6.2.2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加载模式
    6.3 新型体系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取值
        6.3.1 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6.3.2 强度折减系数的求解
        6.3.3 结构分析分析模型
        6.3.4 确定结构目标位移
        6.3.5 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求解
        6.3.6 新体系抗震设计地震作用计算建议
        6.3.7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设计及应用
    7.1 引言
    7.2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设计
        7.2.1 工程案例基本概况
        7.2.2 荷载取值
        7.2.3 抗震地震力取值建议
        7.2.4 分析结果
    7.3 围护体系设计
        7.3.1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设计
        7.3.2 外挂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7.3.3 内嵌墙板的连接节点设计
    7.4 工厂化制作和装配化施工
    7.5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的适用范围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建议与展望
附录 节点试件加工图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预制装配下的乡村建筑传统语汇设计研究 ——以北方合院类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乡村建设背景
        1.1.2 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
        1.1.3 轻钢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
        1.3.1 研究内容
        1.3.2 相关概念辨析
    1.4 研究综述及问题提出
        1.4.1 研究综述
        1.4.2 现乡村问题阐述
        1.4.3 试解决思路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及乡村应用
    2.1 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
        2.1.1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2.1.2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2.1.3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2.1.4 装配式建筑分类
    2.2 装配式建筑的乡村应用
        2.2.1 调研情况概述
        2.2.2 崇明岛虹桥村建筑调研
        2.2.3 蓟县毛家峪村建筑调研
        2.2.4 综合评价
    2.3 装配式建筑主流体系及做法
        2.3.1 装配式乡村建筑木结构体系
        2.3.2 装配式乡村建筑轻钢结构体系
        2.3.3 装配式乡村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
    2.4 适配体系选型及综合评价
        2.4.1 适配于乡村建设的装配体系
        2.4.2 适配于乡村建设的装配材料
        2.4.3 适配于乡村建设的建造流程
        2.4.4 体系选型确定及评价
3 以北方合院类建筑为主的乡村传统语汇研究
    3.1 乡村建筑语汇分类及构成
        3.1.1 乡村建筑语汇范围界定
        3.1.2 乡村建筑语汇分类构成
        3.1.3 传统结构体系语汇
        3.1.4 传统形制体系语汇
        3.1.5 传统装饰体系语汇
    3.2 北方合院类乡村建筑语汇构成
        3.2.1 北方合院建筑的类型
        3.2.2 北方合院建筑构成元素
    3.3 北方合院类乡村建筑语汇分类及预制策略
        3.3.1 北方传统结构体系语汇
        3.3.2 北方传统形制体系语汇
        3.3.3 北方传统装饰体系语汇
        3.3.4 传统语汇的当代转译
4 北方合院类乡村建筑传统语汇的预制装配方法研究
    4.1 结构体系预制装配方法
        4.1.1 轻钢材料选型
        4.1.2 梁、柱结构体系
        4.1.3 屋架结构体系
        4.1.4 基础结构体系
        4.1.5 连接结构体系
    4.2 形制体系预制装配方法
        4.2.1 墙体构造选型
        4.2.2 槛墙形制体系
        4.2.3 山墙形制体系
        4.2.4 后罩墙及后檐墙形制体系
    4.3 装饰体系预制装配方法
        4.3.1 墙体装饰体系
        4.3.2 门窗装饰体系
        4.3.3 屋架装饰体系
        4.3.4 地面装修体系
    4.4 单体建筑组合与分解
        4.4.1 体系组合
        4.4.2 构件分解
    4.5 院落模块预制装配方法
        4.5.1 正房模块标准化
        4.5.2 厢房模块标准化
        4.5.3 倒座房模数标准化
        4.5.4 院落组合方式
5 基于预制装配下的乡村住宅试设计-大连裴屯村新农居项目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介绍
        5.1.2 基地周边概况
    5.2 方案阐述
        5.2.1 概念生成
        5.2.2 建筑布局
        5.2.3 建造过程
        5.2.4 功能分析
    5.3 预制构件体系
        5.3.1 支撑及基础结构构件
        5.3.2 墙体及门窗维护构件
        5.3.3 屋顶维护构件
        5.3.4 节点构造及整体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典型传统语汇案例研究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北美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轻钢活动板房动力特性研究及振动舒适度分析[D]. 李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轻型钢拼合截面与焊接组合截面柱受力性能分析[D]. 李剑文.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 项显淙.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4]元阳哈尼族传统民居的地域建造体系更新及替代技术研究设计[D]. 张春婷. 南京大学, 2020(09)
  • [5]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造设计研究[D]. 赵文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小型轻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D]. 潘瑜. 浙江大学, 2020(02)
  • [7]浅谈轻型钢结构低层住宅体系的研究及应用[A]. 严虹,弓晓芸. 钢结构技术创新与绿色施工, 2020
  • [8]云南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贫困群体的装配式竹住宅研究[D]. 马骁.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D]. 曹石. 东南大学, 2020
  • [10]基于预制装配下的乡村建筑传统语汇设计研究 ——以北方合院类建筑为例[D]. 李晓旭.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北美轻钢结构住宅系统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