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千年历史重任

勇担新千年历史重任

一、在新千年中勇担历史重任(论文文献综述)

王彬[1](2021)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青年担当的重要作用,针对新形势下青年的特点,直面时代诉求,围绕新时代青年“担当什么”以及“如何担当”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层次多维,揭示了新时代青年担当责任的重要规律,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全面、系统地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有利于促进青年履责担当全面发展,更好地引导、教育、服务青年。从而使广大青年与新时代同频共振,自觉担当时代责任,主动投身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奋斗征程之中。本文立足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相关论述的总体把握,从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形成着手进行分析,其论述的形成不仅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关于青年担当的相关论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基因的创新性发展,而且立足于时代诉求、世界形势、青年担当现状等现实依据应运而生。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自我成就担当、家庭义务担当、社会责任担当、国家和民族使命担当以及世界责任担当等维度,并从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锤炼品德修为等五方面指出了青年如何担当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其内容的系统梳理,彰显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价值层面,不仅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担当的相关论述,而且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价值层面,在为青年担当提供行动指南的同时,也为青年责任担当教育指明了方向,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青年力量。

马跃[2](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寄希望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赋予极高地位,号召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堪当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当前面对的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范围各种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更趋激烈。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升党对青年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消除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毒瘤,避免“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再加之新时代青年出现新的特征变化,以及青年发展存在滞后性的现实要求,党和国家要推动全社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党团组织把青年工作做实、做细,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对于继续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重大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宏观的论证青年作为整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对国家、民族、党以及世界的作用;微观的分析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在新时代下所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历史研究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分析新时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与方向。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时代青年身上的优缺点;青年与基层群众的区别与联系。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分析新时代党员队伍结构发生的显着变化。最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年理论指导青年工作,助力青年成长成才。论文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国外学者青年研究理论与派别,形成对青年学的初步认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青年研究的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和来源。第一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所涉及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诠释。分别对青年、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进行逐一解读。第二部分,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来源,其分为理论来源和文化来源。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也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第一部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面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要求、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党要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和新时代青年呈现出新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应运而生。第二部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孕育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萌芽阶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探索阶段、以及形成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丰富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保障。第四章,重点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包括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点要求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激发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新时代要加强党对青年的全面领导,阐述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的改革再出发,共青团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团的工作主线,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团的政治责任,将强“三性”去“四化”作为新时代的团改目标。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为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和价值意蕴做铺垫。第五章,重点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三方面的理论特征。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提出“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以及“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体现出了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第六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的价值意蕴。理论价值体现为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第七章,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践行活动。一是要举国家之力,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聚社会合力,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三是要提升高校育人水平,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四是要践个人之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运动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总之,通过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根据习近平自身的青年生活经历、多年执政经验与治国理政的青年工作中探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创新性。二是论文关于近代青年运动文化自觉性的文化来源探究,尤其是分析了五四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影响,体现出创新性。三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四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研究具有创新性。五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路径选择体现出了创新性。

李文博[3](2021)在《习近平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青年培育的重视程度更加得到凸显。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与建设目标,诸如“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目标,这些重要战略部署的实现载体主要在青年群体。新时代中国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主力军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因此正确教育和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剖析了习近平青年观,且提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建议,这对加强与推动青年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实际意义。习近平青年观,其形成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教育思想理论,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弘扬,其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青年发展的思想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习近平立足我国现阶段青年成长成才的新实践和新特点,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思考,逐步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它在内容上揭示了青年的历史地位、成才途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及教育目标;在特征上表现出内容上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方法上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形式上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目标上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青年观正是这一根本遵循的具体理论形态。习近平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认识,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构成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青年观本身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此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备实践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习近平青年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培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青年培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对当今中国的青年培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是世界青年成长成才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基于这样的现实历史背景,本文通过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系统研究,全面阐释了其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时代价值与践行路径。以期能够精准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精神实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培育体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共由六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择研究习近平青年观这一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方法和思路,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创新点等。第2章,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主要从当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现状、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等三个方面阐述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此外,还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资源作了细致梳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论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年发展思想等。第3章,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作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3章论述了习近平如何看待青年的使命担当问题,进而针对习近平青年观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作出明确界定和分析,使得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呈现。第4章,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特征。科学的理论指导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形式和目标上都应当具有辩证性的特征,习近平青年观便是这样一种关于青年培育和发展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它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讲求科学又强调实践,既兼顾特殊与普遍,又能统筹现实与理想。第5章,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培育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青年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又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既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导向,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第6章,习近平青年观的践行路径。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的检验标准。习近平青年观最终要落脚到践行,在践行的路径上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组织协调作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增强青年自身的使命担当意识。通过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培育和发展的要求和精髓,明确青年培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使青年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循规而行。这要求我们务必给予青年培养以更多的重视,使当代青年能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进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充分保障。习近平针对青年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与措施,有效维护了青年在工作、生活及学习等各方面的权益,为青年发展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奋斗热情。

康育铭[4](2021)在《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筑梦者、践行者和见证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青年的成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育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青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会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将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也关系到青年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奥精微、内涵丰富,为做好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必须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责任担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青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担当,引导青年秉承理性精神、弘扬家国情怀、坚持创新精神,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责任的新时代青年,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理论诠释,对其内涵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有关弘扬传统文化和责任担当的理论进行概述,阐明了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作家为指导,以习近平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和责任担当为依据,为本文提供了理论诠释。第三部分,从新时代青年要经得起历史考验、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担当使命、创新和营造新时代的青年追求三方面分析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的时代价值,继承传统的核心理念。第四部分,探索新时代青年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的路径,分析其方向、原则及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方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完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方面的教育等内容,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牢牢把握时代的主题,紧随时代的召唤,捧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与祖国民族同命运共发展。

杨艳君[5](2021)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位于强国建设和民族振兴的政治高度,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出发,高度重视青年的责任担当问题,对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价值、如何把握青年担当精神的目标内容、青年该如何践行担当精神等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价值指引。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时代课题,也对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系列讲话的挖掘、梳理和阐释,重点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重大意义等四个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描绘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整体面貌,进而为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提供价值依循。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深刻阐释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重在回答该重要论述“从何而来”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在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青年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深刻把握“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充分了解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困惑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第二部分,重点梳理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重在解答该重要论述“有何内涵”的问题。习近平以战略眼光和独到视角对青年担当精神进行过鞭辟入里的思想阐释,可归纳为价值意蕴、目标导向、担当内容、实践要求等四个方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第三部分,科学剖析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重在阐释该重要论述“有何特点”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特质:一是锻造时代新人的战略性;二是关心青年成长成才的人本性;三是勉励青年实学实干的实践性;四是深化协同育人的系统性。第四部分,着力挖掘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重在阐述该重要论述“有何贡献”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个维度,具体而言:其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其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精神;其三,升华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培养理论;其四,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行动指南。

王雪[6](2021)在《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李大钊是近代史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领导中国进行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伟大革命者之一,他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思想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根本遵循,始终将复兴中华作为人生的终级目标。在为实现救国救民的伟大尝试与努力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思想。文章以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还原历史、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前提下,运用文本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示法等对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研究。通过深挖其在民族解放和再造中华之中所形成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在总结其历史价值的同时探索当代启示。文章将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对选题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等进行论述,为文章的写作提供整体思路。第二部分为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条件,主要从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两个方面阐释其爱国主义思想的成因。第三部分是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将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实践相结合,将其划分为萌芽、成长、完善的三个阶段,并对应具体实践活动。第四个部分对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目标与内容进行研究,为最后一个部分奠定理论基础。第五个部分探究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启示,为党和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建设提供思路。

史腾飞[7](2021)在《《新青年》的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吕增艳[8](2021)在《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仿吾是我国着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在其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他是我国第一位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三者兼备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校长,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继承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精神财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现阶段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成仿吾的人生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生动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革命根据地高校的公共课程,把“战火中的大学”建设成为“从知识青年到革命战士的大熔炉”,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主张结合实际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概念,首创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基础理论教研室,参与并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课程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有效推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化发展。成仿吾被誉为“长征途上唯一的大学教授”“无产阶级革命教育的奠基者”“党校教育的开拓者”“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人民教育的旗手”“妈妈校长”等。这些称号,是对他在教育领域突出贡献的肯定。此外,成仿吾五译《共产党宣言》、精准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毛泽东教育思想进行科学阐释、撰写《长征回忆录》等等,使他获得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大家”的赞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梳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历程,总结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经验,既是对党的百年教育成果的历史传承,也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守正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重要借鉴。本文包括引论、结语和四章正文。第一章,系统梳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家风传承三方面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从实践阅历、人格特质两方面论证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关于发展历程,以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作为时间脉络,结合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历,归纳出其思想发展的萌芽萌动期、初步形成期、成熟发展期和系统深化期四个阶段,形塑起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二章,阐释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一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重要和必要的战线”“经济、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地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动员人民起来斗争”的重要功能进行理论阐发。二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思想。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其他社会教育相融合、“少而精”和“通俗化”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五个方面。三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思想。涵盖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与任务教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四个方面。四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小先生”制与“自学辅导制”相结合,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典型教育与亲自示范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五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想。在坚持学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探索报刊传播媒介和党的建设管理平台。第三章,对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的研究。包括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主要特色和历史贡献三部分。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革命服务的“教育救国”之路;反对经验主义,强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创新性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三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立场坚定的党性原则勇担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以“人民本位”的理念践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以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建设”,以实践探索精神推进整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五个方面。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探索与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彰显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先行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第四章,透析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下的启示:“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战士”对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法对坚持“理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启示,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靳海龙[9](2021)在《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英雄不仅承载和标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征程,更刻录和印证着人类发展的精神图式和文化进阶。英雄观是围绕英雄而成的一种思想认知、价值理念、评判标准与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价值性和多元性特征。英雄观培育是一种榜样教育活动,也是实现政治教化的必然举措、更是开展道德建构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弘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推动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英雄榜样的褒奖关怀和选树宣传,英雄人物的社会地位显着提高,英雄文化的氛围营造更受重视、英雄榜样的示范启迪作用愈加凸显,英雄榜样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序推进。但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局势愈加复杂多变,西方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输出,不断冲击和消融当代大学生的英雄认识与精神信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竞争越发加剧,功利主义等多元思潮喧嚣尘上,不断消解英雄精神的现实引导力;学校教育的相对缺位也进一步使得英雄观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家训家风和代际传承的教育式微也更加使得英雄观教育活动难度徒增、挑战更大;青年个体心性的自觉张扬尤其是“饭圈文化”的畸形发展强烈冲击和消融着英雄的社会地位。在此情况下,对英雄的认识冷漠、情感疏离、理解偏颇和行为质疑逐渐演化成为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危机的现实表征。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英雄观的问题与现状,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大学生这个主体和关键教育对象。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同树立、个体精神世界和健康人格的完整建构、培育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为具体指向,遵循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耦合、灌输性与渗透性相协同、传承性与发展性相衔接的基本原则。要从教育建构、制度保障、舆论引导、实践养成、学习践履等维度匡正社会风气,厚植英雄情怀、弘扬英雄精神、激扬英雄文化,培育大学生正确的英雄认知价值观。进而使英雄成为昭示来路的指明灯,使英雄精神成为指引未来的动力源,使英雄文化成为涵养和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孕育场。

方媛[10](2020)在《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对青年的成长成才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习近平青年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反映了习近平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并为青年工作的开展和青年担当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指明了方向。当然,习近平青年观要切实发挥重大作用,不仅仅需要从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和百年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中汲取营养,而且要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思想。基于此,加强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研究,对于青年在理想信念、学习本领和使命担当方面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青年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养分,可以从习近平青年观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要求来论证。从青年的理想信念、过硬本领和使命担当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有益于更深刻体会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关怀。首先,在“三有”青年的视域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解读,在解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对习近平青年观产生的思想价值,即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和创新思想的本领要求、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思想。其次,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来源进行解读,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内容从“三有”青年要求方面整理其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对青年发展的积极意义。习近平青年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发展的思想,同时,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和发展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最后,分析了习近平青年观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现实需求,并以此作为理论框架来研究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提出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新时代使命以及追求终身学习的多维度策略。

二、在新千年中勇担历史重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新千年中勇担历史重任(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及现实依据
    2.1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担当的相关论述
        2.1.2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关于青年担当的相关论述
        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蕴的担当基因
    2.2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2.2.1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
        2.2.2 应对复杂世界形势的战略需要
        2.2.3 针对青年担当现状的深刻反思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自我成就担当
        3.1.1 崇德修身
        3.1.2 勤学苦练
        3.1.3 强身健体
    3.2 家庭义务担当
        3.2.1 牢固家庭观念
        3.2.2 重视家庭教育
        3.2.3 传承优良家风
    3.3 社会责任担当
        3.3.1 自觉服务社会
        3.3.2 积极奉献社会
        3.3.3 促进社会发展
    3.4 国家和民族使命担当
        3.4.1 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3.4.2 展示良好国家形象
        3.4.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5 世界责任担当
        3.5.1 深化国际友谊
        3.5.2 促进共同发展
        3.5.3 传承人类文明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具体要求
    4.1 坚定理想信念
        4.1.1 青年要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
        4.1.2 青年要将理想信念外化于行
    4.2 练就过硬本领
        4.2.1 青年要坚持刻苦学习
        4.2.2 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
    4.3 矢志艰苦奋斗
        4.3.1 青年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品格
        4.3.2 青年要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4.4 勇于创新创造
        4.4.1 青年要树立创新创造的精神
        4.4.2 青年要提升创新创造的能力
    4.5 锤炼品德修为
        4.5.1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4.5.2 青年要注重自觉的道德养成
        4.5.3 青年要进行积极的道德实践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5.1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5.1.1 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担当的相关论述
        5.1.2 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2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5.2.1 为青年履责担当提供了行动指南
        5.2.2 为青年责任担当教育指明了方向
        5.2.3 为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凝聚了青年力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与来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青年与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2.2.2 列宁的青年观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2.3.1 毛泽东的青年观
        2.3.2 邓小平的青年观
        2.3.3 江泽民的青年观
        2.3.4 胡锦涛的青年观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文化根基
        2.4.1 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2.4.2 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
第3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召唤
        3.1.2 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
        3.1.3 新时代需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3.1.4 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
        3.1.5 新时代青年展现新特征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
        3.2.1 孕育阶段
        3.2.2 萌芽阶段
        3.2.3 探索阶段
        3.2.4 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4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4.1.1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4.1.2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与先锋力量
        4.1.3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4.1.4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4.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4.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4.2.2 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
        4.2.3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4.2.4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4.3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4.3.1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
        4.3.2 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
        4.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
        4.3.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年
        4.3.5 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
    4.4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
        4.4.1 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权
        4.4.2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4.4.3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4.4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4.5 巩固与扩大青年群众基础
        4.4.6 强“三性”去“四化”
第5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
    5.1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5.1.1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5.1.2 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
        5.1.3 继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2 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
        5.2.1 提出“党管青年”原则
        5.2.2 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5.2.3 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5.2.4 提出“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5.3 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5.3.1 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5.3.2 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
        5.3.3 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
第6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
    6.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6.1.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
        6.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
        6.2.2 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6.2.3 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7章 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
    7.1 举国家之力
        7.1.1 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7.1.2 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7.1.3 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7.2 聚社会合力
        7.2.1 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
        7.2.2 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
        7.2.3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
    7.3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7.3.1 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7.3.2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3.3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7.4 践个人之行
        7.4.1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7.4.2 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7.4.3 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3)习近平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
    2.1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现状
        2.1.2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2.1.3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
    2.2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资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论述
        2.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2.2.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年发展思想
第3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3.1 习近平论青年教育培养目标
        3.1.1 立德树人是青年培养的根本目标
        3.1.2 提升实践能力是青年培养的重中之重
        3.1.3 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是青年成才的关键
        3.1.4 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
    3.2 习近平论青年的使命担当
        3.2.1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2.2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3.2.3 青年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
        3.2.4 青年是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
    3.3 习近平论青年教育内容
        3.3.1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3.4 法治观念教育
    3.4 习近平论青年教育形式
        3.4.1 读书学习的自我教育
        3.4.2 行胜于言的实践教育
        3.4.3 榜样示范的塑造教育
        3.4.4 文化熏陶的感化教育
        3.4.5 家庭内部的亲子教育
    3.5 习近平论青年成长成才
        3.5.1 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5.2 练就过硬本领:学如弓弩,才如箭簇
        3.5.3 勇于创新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5.4 矢志艰苦奋斗: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5.5 锤炼高尚品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第4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特征
    4.1 目标上兼具现实性与理想性
        4.1.1 习近平青年观以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服务为目标
        4.1.2 习近平青年发展目标的宏观愿景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
    4.2 内容上兼具继承性与创新性
        4.2.1 习近平青年观与中国共产党已有的青年观一脉相承
        4.2.2 习近平青年观是对中国共产党青年发展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4.3 方法上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
        4.3.1 习近平青年观的方法彰显科学性
        4.3.2 习近平青年观的方法重视实践性
    4.4 形式上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
        4.4.1 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形式具有普遍性
        4.4.2 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形式具有特殊性
第5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5.1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5.1.1 拓宽了青年教育的内容
        5.1.2 完善了青年培养的体系
        5.1.3 凸显了青年成才的目标
    5.2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
        5.2.1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5.2.2 丰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
    5.3 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导向
        5.3.1 坚定青年矢志奋斗的信念
        5.3.2 指明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
        5.3.3 提供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5.4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5.4.1 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5.4.2 保障青年成长成才
第6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践行路径
    6.1 坚持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组织协调作用
        6.1.1 加强党对青年的引领和服务
        6.1.2 强化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和凝聚
    6.2 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
        6.2.1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
        6.2.2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6.3 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6.3.1 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
        6.3.2 深化优良家风的熏染
    6.4 增强青年自身的使命担当意识
        6.4.1 树立国际视野
        6.4.2 确立鸿鹄之志
        6.4.3 涵养自身修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4)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关于新时代青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的研究现状
        1.4.3 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理论诠释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2.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1.2 责任担当的内涵
    2.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2.2.3 传统儒家优秀文化中责任担当思想的理论
    2.3 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责任担当的理论论述
        2.3.1 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论述
        2.3.2 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青年责任担当的理论论述
    2.4 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责任担当的理论论述
        2.4.1 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论述
        2.4.2 习近平关于青年责任担当的理论论述
        2.4.3 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理论论述
第3章 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的时代价值
    3.1 新时代青年要经得起历史考验
        3.1.1 中华传统文化成就了一代代新人
        3.1.2 西方敌我势力极力西化中国青年
        3.1.3 部分青年人中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
    3.2 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担当使命
        3.2.1 突显托起中国梦的政治担当
        3.2.2 坚持继承传统的核心理念
        3.2.3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
        3.2.4 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3.3 创新和营造新时代的青年追求
        3.3.1 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
        3.3.2 实现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3.3.3 青年价值实践过程的合理化
第4章 新时代青年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的路径分析
    4.1 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方向
        4.1.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4.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
        4.1.3 传承主体要有文化自觉意识
    4.2 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原则
        4.2.1 传承性原则
        4.2.2 创新性原则
        4.2.3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
    4.3 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的方法
        4.3.1 完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方面的教育
        4.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的形式
        4.3.3 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中的责任担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青年工作提出新挑战
    (二)“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对时代新人提出新要求
    (三)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困惑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价值意蕴:“四个关乎”
    (二)目标导向:担当民族复兴重任
    (三)担当内容: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
    (四)实践要求:“六个做到”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一)锻造时代新人的战略性
    (二)关心青年成长的人本性
    (三)勉励青年实干的实践性
    (四)深化协同育人的系统性
四、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思想
    (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精神
    (三)升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培养理论
    (四)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行动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1、选题缘起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一)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辛亥革命的爆发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2、“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无产阶级革命带来胜利的曙光
    (二)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
        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民本”思想
        3、达尔文进化论的宇宙发展观
二、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脉络
    (一)从新式学堂求学中萌芽
        1、少年启蒙时期
        2、北洋政法专门学校求学时期
        3、日本留学时期
    (二)在以文启民中成长
        1、《言治》至《民彝》期间
        2、《晨钟报》到《甲寅》期间
        3、《新青年》至《晨报副刊》期间
    (三)于领导和参与革命运动中完善
        1、社会党活动
        2、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主义运动
        3、新文化运动
        4、五四运动
三、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目标与内容
    (一)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目标
        1、增强爱国意识
        2、培养爱国人才
        3、实现民族解放
    (二)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1、以倡导民族主义革命谋划救国出路
        2、以唤起民族自觉意识实现“青春中华”
        3、以发展救国主体来壮大救国力量
四、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一)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价值
        1、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青年对实现“青春中华”的重要意义
        3、发挥群众的力量进行爱国主义革命
        4、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凝聚爱国共识
        2、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3、丰富爱国主义的内容与实践以增强教育效果
        4、打造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一)理论背景
        (二)实践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梳理
        (二)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解读
        (三)对研究现状的总结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领域新
        (二)研究思路新
第一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
    一、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
    二、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萌动期: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地位(1918-1928)
        (二)初步形成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1928-1937)
        (三)成熟发展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937-1949)
        (四)系统深化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49-1984)
第二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
    一、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思想
        (一)“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二)“经济、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三)“用政治思想教育来提高人民的觉悟、动员人民起来斗争”
    二、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思想
        (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与其他社会教育相融合
        (四)“少而精”和“通俗化”相结合
        (五)“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三、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
        (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
        (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四)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
    四、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
        (一)“小先生”制与“自学辅导制”相结合
        (二)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三)典型教育与亲自示范相结合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五、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想
        (一)以报纸杂志为传播媒介
        (二)以党的建设为重要依托
        (三)以高等学校为主要阵地
第三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
    一、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革命服务的“教育救国”之路
        (二)反对经验主义,坚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三)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创新性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二、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以坚定的党性原则勇担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
        (二)以“人民本位”理念开展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党的中心任务”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建设”
        (五)以实践探索精神推进整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
    三、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探索与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三)彰显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先行者
        (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第四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战士”对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
    二、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
    三、教育大众化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启示
    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对坚持“理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启示
    五、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着作情况

(9)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学理界定
    一、英雄的内涵与特征
        (一)英雄的含义
        (二)英雄的特征
    二、英雄观的学理解读
        (一)英雄观的内涵
        (二)英雄观的特征
        (三)英雄观的构成要素
    三、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内涵厘定
        (一)英雄观培育的科学内涵
        (二)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一、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
        (二)中国传统儒家教化思想的借鉴启示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
    二、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现实依据
        (一)当代大学生英雄观面临多元价值冲击
        (二)国家高度重视对英雄人物的褒奖关怀
        (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英雄文化积淀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基本内容与功能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内容构成
        (一)英雄事迹教育
        (二)英雄精神教育
        (三)英雄情怀教育
        (四)英雄认同教育
        (五)英雄行为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功能彰显
        (一)英雄观培育的个体实现功能
        (二)英雄观培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三、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
        (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任务
        (四)推动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英雄观的现状审视与致因分析
    一、新时代英雄榜样教育成效彰显
        (一)英雄人物的社会地位显着提高
        (二)英雄文化的氛围营造更受重视
        (三)英雄榜样的示范启迪作用更加凸显
        (四)英雄榜样的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二、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危机的图景展现
        (一)认知冷漠:“佛系”心态凸显,对英雄人物了解不深
        (二)情感疏离:娱乐思维趋向,对英雄文化归属淡漠
        (三)理解偏颇:从众心理定势,对英雄评价有失公允
        (四)行为质疑:工具理性扩张,对英雄精神认可不够
    三、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危机的致因分析
        (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变异的外在诱因
        (二)社会发展改革变迁: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多元的宏观促成
        (三)学校教育系统乏力: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困境的客观促使
        (四)家庭代际传承弱化: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多变的现实诱因
        (五)个体心性自觉张扬: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危机的微观引发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策略研析
    一、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目标指向
        (一)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同树立
        (二)基本目标:健康人格和精神世界的完整建构
        (三)时代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二、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原则遵循
        (一)批判性和建构性相统一原则
        (二)主导性与主体性相耦合原则
        (三)灌输性和渗透性相协同原则
        (四)传承性与发展性相衔接原则
    三、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教育建构:巩固夯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知基础
        (二)制度保障:着力完善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的基础支撑
        (三)舆论引导:厚植认同英雄崇尚英雄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实践养成:拓宽大学生英雄观培育养成的有效载体
        (五)学习践履:形塑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现实行为导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三重维度
    第一节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内涵
        一、青年及青年观的概念界定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关论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思想
    第三节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
        三、加强创新驱动的现实需要
    小结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审视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般概念
        二、新时代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一、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思想
        二、惟进取也,故日新的创新本领思想
        三、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责任担当思想
    小结
第三章 习近平青年观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内在需求
    第一节 习近平青年观发展的需要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一、理论内涵发展的需要
        二、关注青年成长的需要
        三、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
        一、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二、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青年担当时代重任的需要
    小结
第四章 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原则遵循: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第二节 目标导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变与不变
        二、理想在社会发展中的嬗变
        三、价值观念变革的时代表现
    第三节 实践要求:把勇担新时代使命作为动力
        一、从传统中凝练担当的精神
        二、从传统中汲取担当的力量
        三、从传统中强化担当的意识
    第四节 回答时代之问:把终身学习理念作为追求
        一、传承勤奋学习的优秀基因
        二、弘扬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论
        三、坚持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在新千年中勇担历史重任(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研究[D]. 王彬. 延边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D]. 马跃. 吉林大学, 2021(01)
  • [3]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 李文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4]新时代青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研究[D]. 康育铭.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5]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D]. 杨艳君.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研究[D]. 王雪.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7]《新青年》的青年观研究[D]. 史腾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21
  • [8]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 吕增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当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研究[D]. 靳海龙. 兰州大学, 2021(02)
  • [10]习近平青年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 方媛.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勇担新千年历史重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