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

五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

一、五角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曼丽[1](2020)在《大视场多星模拟器标定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星模拟器,用于提供相对被测物体无限远的点光源作为模拟星点,能够模拟目标恒星的大小、星等值、光谱特性等。常规星模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模拟精度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星模器技术逐渐过渡至对目标恒星的真实辐射特性即恒星光谱与真实星等的模拟。对星模拟器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制精度高的大视场多星模拟器有重大意义。本文用65个无穷远成像目标源模拟天区恒星,建立天区恒星坐标系,将J2000.0天球坐标系中恒星坐标转换成模拟器坐标系坐标,通过计算平行光管光轴指向,设计出满足条件的基座,将所有平行光管按照计算结果放置于光管安装基座上,此时平行光管目标源即可模拟恒星位置。对光管选型及焦面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选用卡塞格林式光管,用ZEMAX设计了光路,最终优化后的系统的MTF值达到了衍射极限。选择了LED作为光源并设计了平行光管组件。本文提出了星等调节通过利用占空比调节的可调恒流驱动技术来实现,通过控制占空比,调整LED光源输出照度模拟不同恒星星等,通过对星等能量计算模型的分析,确定了所需的光强,并对光管照度及位置进行了标定。天区恒星模拟器实测位置最大偏差2.5"。实测星等与理论星等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7%,4小时最大照度误差为6.69%,且星等在±1.5Mv范围内可调,且星等的调节间隔为0.05Mv,光管平行度小于2.0〞。

宿德志,吴世永,王玉良[2](2018)在《一种利用五棱镜调校单星模拟器的改进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星模拟器作为星敏感器的参数校正和功能检测设备,其调校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星敏感器的定位精度。实验室中一般采用五棱镜法调校单星模拟器,五棱镜法会引入读数误差和估计误差,限制校准精度。本文用CCD相机代替了传统五棱镜法中的自准直仪,并利用亚像元质心算法进行调校,提高了调校精度。理论分析表明这种调校方法的最大平行度误差为0.49",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单星模拟器的调校任务。

牛雷[3](2015)在《天文航姿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天文航姿测量系统主要用于舰船惯性导航系统的航向真值测量。本文主要论述了天文航姿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功能,具体介绍了各个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并对系统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天文航姿测量系统方案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校正惯导误差工作。

朱硕[4](2014)在《大口径光学平面镜面形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口径光学系统在空间光学、天文光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口径平面镜常作为标准器具用于光学系统的自准检验,因此,对大口径平面镜的面形误差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有高精度的检测手段来完成面形检测。目前商用数字干涉仪的最大口径为1m,当平面镜的口径超过1m时,无法实现全口径面形的直接检测,使大口径平面镜高精度检测成为难题,本文对几种常用的大口径平面镜面形检测方法作以总结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瑞奇-康芒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瑞奇-康芒检测原理,分析了系统波像差与被检平面镜面形误差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瑞奇-康芒法单次检测无法得到被检平面镜实际面形情况的难点,选择采用改变主光线入射角的办法进行两角度检测。提出利用检测系统光瞳面与被检平面镜表面二者间坐标及幅值转换关系来计算平面镜的面形误差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原理,对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平面镜面形误差计算精度可达0.01(=0.6328μm),并在最终结果能够分离出光路调整引入的误差,使计算得到的平面镜面形更为准确。通过仿真模拟实际检测光路,分别对利用系统波像差与面形误差之间影响矩阵计算面形误差的方法及利用二者间坐标及幅值转换关系计算面形误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利用坐标及幅值转换关系计算平面镜面形误差的方法精度更高,更有利于分析瑞奇-康芒检测数据。同时对影响瑞奇-康芒检测精度的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仿真分析了瑞奇角选择范围及其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出了适于测试的瑞奇角的选择范围以及瑞奇角的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为了进一步保证瑞奇角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瑞奇角大小的方法,并给出了此方法的精度。对干涉仪镜头焦点到平面镜中心距离的测量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对小口径平面镜进行瑞奇-康芒验证实验,将计算得到的面形结果与干涉仪直接检测结果做对比,验证了面形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精度分析理论的正确性,为后续大口径平面镜的检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基础。对基于五棱镜扫描测试原理实现大口径平面镜面形检测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对于实现大口径光学元件面形的高精度测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五棱镜扫描法的检测原理及测试系统组成,着重分析五棱镜扫描测试环节的扫描精度,编制软件用于计算五棱镜存在角度制造误差以及三维运动误差时带来的角度测量的偏移量,以便在后续数据处理中进行处理。分析了扫描路线与初级像差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选择极坐标扫描采样方式进行测试更能保证在短时间内获得精度较高的面形测试数据,提高检测效率。利用分析得到的结论,搭建了1.5m平面镜瑞奇-康芒检测光路,使用的标准球面镜口径1.8m,曲率半径15m,通过测得的两角度测试波前数据分析并计算平面镜的面形误差。得到平面镜的面形结果其峰谷值PV为0.391(=0.6328μm),均方根误差RMS值为0.0181(=0.6328μm),并给出了平面镜的面形误差情况。最终使用瑞奇-康芒法完成了1.5m平面镜的面形检测工作,从而实现了大口径平面镜的高精度检测。

郑志福[5](2014)在《红外瞄准镜零位校正仪》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的红外瞄准镜正处于第一代的推广使用阶段,其校正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实弹射击为主。这种方式不仅繁琐、耗时而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严重影响部队的快速作战能力。本文在研究多光轴平行性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比较了几种常见的准直系统,并选用牛顿全反射共轴光学系统作为理论依据,设计了一款红外瞄准镜专用的零位校正系统。该系统通过设计机械插轴、辐射照明装置与准直系统共同提供无穷远红外基准目标。其次,本文对校正系统的光学、电器及机械结构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完成了各部件的设计与选型。在技术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对全反射光学系统的光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不同波段具有等光程的特性,采用特殊工艺手段,设计可兼顾白光及微光瞄准镜的零位校正系统;通过分析红外窗口的出射波段范围,对多种红外材料的透过率曲线进行比较,并选用硒化锌晶体作为窗口材料,确保在透射红外光的同时能够透射可见光;对几种获取红外光源的方法进行比较,首次选用PTC陶瓷材料用于提供目标与背景的温差,并利用材料正温度系数特性在居里点附近实现了目标温度的恒定。最后,本文还探讨了校正系统的零位标定方法及原理,并完成了零位标定、误差分析、性能检测及部队鉴定实验。实验表明,该校正系统能够达到0.5密位的校正精度要求,是一种能够全天候使用于多种口径枪族系列的便携式光电检测仪器。

王惠[6](2014)在《库德光路的高精度调整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对光学仪器的精度、功率、体积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光学仪器功率的提高,其自身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大,从而导致光学仪器中光学镜片的数量增加,加大了系统的复杂性。而光学仪器中镜片的安装往往采用传统的库德光路的安装方法,不仅安装周期长,而且很难达到系统精度的要求,所以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库德光路的安装方法,即采用五棱镜安装库德光路的方法,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以及对模型进行仿真。本文详细说明了库德光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两个库德镜向量的空间位置关系并通过线性代数中的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库德光路的数学模型,模拟库德光路中库德镜相对于另外一个库德镜在X轴,Y轴,Z轴方向发生位移和绕X轴,Y轴,Z轴旋转0角,通过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光线经过库德光路以后入射光线的向量和出射光线向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推导出的结论可以为库德光路的安装提供指导。通过建立起来的库德光路的数学模型进行光学静态误差分析和光学的动态误差分析,得到采用五棱镜方法安装的库德光路的光学静态误差为4.50",满足一般光学系统精度的要求。即采用五棱镜方法不仅安装周期短,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也为一般反射镜的安装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和参考。根据光学的动态误差可以得出当在安装、检测和移动库德光路的方位臂的时候,方位臂应该尽可能保持匀速运动,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方位臂的加速度,从而减小光学动态误差,使整个系统的误差不会过大,系统才能在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将光束传播到预定的方向上去。

翟玉生[7](2012)在《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中滚转角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激光多自由度同时测量是机械制造、检测及仪器仪表等众多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未能很好解决的测量难题之一,而其中的一个主要难点就是滚转角的高精度测量。本论文重点研究适用于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的滚转角高精度光学测量方法,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搭建了相应测量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激光多自由度同时测量方案。概括起来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栅的滚转角测量方法。采用一维平面透射光栅作为敏感元件,以准直激光束方向为基准,利用±1级衍射双光路差动测量。该方法具有靶镜体积小,测量光路结构简单等优点。2.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角棱镜的滚转角测量方法。采用镀有分束膜的直角棱镜作为敏感元件,以准直激光束空间位置为基准,利用直角棱镜分束产生的平行双光束进行差动测量。3.提出了一种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测量方法。利用一对五角棱镜产生平行双光束,采用一对角锥棱镜作为测量敏感元件,以准直激光束空间位置为基准,利用五角棱镜产生的平行双光束进行差动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倍提高测量分辨率且测量双光路实现共路的改进方案。4.搭建对应的三种滚转角测量装置,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理论分析表明:以上三种测量方法均可实现滚转角误差与直线度、俯仰角及偏摆角等误差之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测量的抗干扰能力;详细分析了双光束平行性误差对测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实验标定高精度测量平行双光束的角度误差进而实现补偿的方法,并在实验中验证了其有效性。

李娟[8](2012)在《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技术是精密加工行业关注的重点,而其中的滚转角误差测量一直是多自由度测量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已有的测量方法或者精度较低、或者结构复杂,难以满足多自由度集成的需求。本论文重点研究适用于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系统集成的滚转角高精度光学测量方法,利用五角棱镜组实现平行双光束测量基准,以角锥棱镜作为滚转角敏感器件,通过对直线度误差的测量间接实现滚转角误差的高精度测量。系统采用带温控的半导体激光器单模光纤组件作为光源,减小了光线漂移,提高了光束准直性,保证了测量系统的稳定与精确。同时通过增大五角棱镜组的距离,实现了测量分辨率的提高。本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实时性强,便于集成多自由度同时测量系统。论文完成了光路的设计、软件的优化、系统的搭建,实现了五自由度同时测量系统的集成,并通过重复性、稳定性、对比性等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对系统存在的光束平行性误差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滚转角误差测量分辨率优于0.15arcsec。

周晓尧[9](2011)在《光电探测系统目标定位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高技术装备的飞速发展,光电武器装备在侦察、监视、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场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光电探测系统是该类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光电探测系统的目标定位精度这个重要问题,重点在工作机理、目标定位误差分析建模和评价、指向误差修正、稳定误差抑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实用的光电探测系统误差分析和误差修正方法。论文的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分析了光电探测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和工作模式。针对光电探测系统的稳定跟踪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同时,采用多体系统建模理论和全微分法,推导了光电探测系统的通用目标定位模型和误差传递模型,给出了各项误差因素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关系。二、针对光电探测系统的目标定位误差综合建模问题,对各项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化分析,推导了目标定位误差综合模型,避免了误差的多重建模,扩展了误差建模的适用范围。同时,根据误差分析和建模的结果,采用了基于Monte Carlo的误差评价方法,得到了各项误差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在目标定位误差中所占的比重,对光电探测系统研制过程中的误差分配和优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三、针对光电探测系统的高精度指向问题,深入分析了指向误差的修正原理和修正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因素,提出了具有较明确物理意义的指向误差基本参数模型。同时,针对非线性误差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改进算法。通过仿真分析和比较,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改进算法继承了基本参数模型的模型参数较少、辨识数值稳定、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同时能够抑制非线性误差干扰,有效地改善了修正效果。四、分析了光电探测系统伺服控制回路中,陀螺性能和摩擦特性对稳定精度的影响。针对高精度和高带宽的惯性角速度信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最优惯性角速度估计算法,实现了陀螺的带宽拓展和噪声抑制,为系统小型化、轻量化、高精度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针对伺服控制系统稳定回路中摩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结构的平台角速度估计算法,实现了稳定回路的双速度环控制结构,有效地改善了摩擦对稳定精度的影响。五、针对研制的某型光电吊舱,进行了室内的指向误差分离和修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指向误差修正算法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指向精度。同时,针对研制的某型光电吊舱,进行了外场的目标定位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推导的通用目标定位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蔡盛[10](2010)在《舰载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方位瞄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舰载导弹武器的不断更新换代,导弹发射装置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但由于舰艇空间有限,要同时安装用于防空、反舰、反潜和对岸攻击等多种型号导弹武器是十分困难的,利用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技术,可实现用同一发射系统发射多种不同用途的导弹,从而达到提高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目的。而方位瞄准系统作为发射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发射装置的性能以及最终导弹的打击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舰载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方式的布局及其对方位瞄准系统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方位瞄准系统总体方案;对舰惯导及基准棱镜、基准转换及垂直传递装置、水平折转光管、光电接收器等系统组成环节进行了过程分析。对方位瞄准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建立了相应的坐标系以及相应的瞄准要素数学公式;运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方位偏差角及其估值误差计算的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估值误差计算数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法对两种估值误差(修正计算方法及直接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结合方位传递误差的分析计算,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信息回路方案的方位瞄准误差分别为σ=16.34″和σ=24.74″。

二、五角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角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视场多星模拟器标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星模拟器的概述及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多星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
    2.1 大视场多星模拟器的工作原理
    2.2 星模拟器相关理论简介
        2.2.1 恒星星等及光谱类型
        2.2.2 关于黑体与色温
    2.3 星模拟器总体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视场多星模拟器的组成及设计
    3.1 多星模拟器的系统组成
    3.2 平行光管组件
        3.2.1 平行光管选型及设计
        3.2.2 光学系统温度敏感性分析
        3.2.3 平行光管结构设计
        3.2.4 星点板设计
        3.2.5 指向激光器模块
    3.3 光管安装基座
        3.3.1 天球坐标系
        3.3.2 坐标系转换
        3.3.3 光管安装基座设计
        3.3.4 星点调节组件设计
    3.4 电控系统
        3.4.1 LED驱动系统设计
        3.4.2 控制软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管装调及星等标定
    4.1 光管组件装调
    4.2 星等能量计算
        4.2.1 立体角与平面角转换
        4.2.2 平行光管出射能量计算
    4.3 星等标定
        4.3.1 占空比与照度分析
        4.3.2 光管照度标定
        4.3.3 光管位置标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验证
    5.1 多星模拟器位置误差、星点张角验证
    5.2 星等验证
    5.3 平行度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区恒星模拟器模拟星表
附表B 坐标系转化结果
附表C 模拟天区内所有星点相对于HIP3821恒星的角距
附表D 各占空比下的照度值
附表E 星等调节间隔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一种利用五棱镜调校单星模拟器的改进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五棱镜法调校单星模拟器的原理
2 新的调校方法
    2.1 实验用星模拟器的结构
    2.2 调校的方法和步骤
3 误差分析
    3.1 五棱镜的加工误差
    3.2 五棱镜的安装误差
    3.3 噪声误差
    3.4 CCD相机镜头的畸变误差
    3.5 总体误差
4 结语

(3)天文航姿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功能
    1.1 天文定位原理
    1.2 天文定向原理
    1.3 天文航姿测量系统组成
    1.4 系统功能
2 系统方案设计
    2.1 天文测量设备主体
    2.2 昼夜测星光学系统
    2.3 目标测量光学系统
    2.4 伺服控制分系统
    2.5 电视测量分系统
    2.6 主控计算机
    2.7 软件方案计
3 试验验证与分析
    3.1 静态试验验证与分析
    3.2 动态试验验证与分析
4 结束语

(4)大口径光学平面镜面形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大口径平面镜面形检测的常用方法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工作章节安排
第2章 瑞奇-康芒检测技术研究
    2.1 瑞奇-康芒法检测原理
    2.2 瑞奇-康芒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瑞奇-康芒法的仿真分析实验
    3.1 平面镜面形计算方法仿真分析研究
    3.2 标准球面镜曲率半径的分析
    3.3 测试距离测量精度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3.4 瑞奇角精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面镜的瑞奇-康芒法验证实验
    4.1 平面镜面形检测方案
    4.2 平面镜的瑞奇-康芒检测实验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五棱镜扫描的平面镜测试方法
    5.1 基于五棱镜扫描的平面镜测试原理
    5.2 五棱镜扫描法测试装置简介
    5.3 五棱镜扫描测试环节的精度分析
    5.4 扫描系统采样路线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Φ1.5m平面镜面形检测实验
    6.1 1.5m平面镜及1.8m球面镜简介
    6.2 检测过程及注意事项
    6.3 面形检测结果与误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5)红外瞄准镜零位校正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校正原理及总体方案
    2.1 红外瞄准镜介绍
    2.2 校正原理分析
    2.3 主要性能指标
    2.4 总体方案设计
    本章小结
3 系统设计
    3.1 光学系统设计
        3.1.1 主反射镜设计
        3.1.2 分划板设计
        3.1.2.1 分划板形式
        3.1.2.2 分划板刻线计算
        3.1.3 次反镜设计
        3.1.4 保护窗设计
        3.1.5 像质评价
    3.2 电器设计
        3.2.1 红外照明电路设计
        3.2.1.1 红外光源的获取方法
        3.2.1.2 红外发射体的选型
        3.2.1.3 红外辐射中心波长
        3.2.2 可见光照明电路设计
    3.3 结构设计
        3.3.1 光学系统结构设计
        3.3.2 调校机构设计
        3.3.3 机械插轴和连接支架设计
        3.3.4 辐射照明装置的结构设计
        3.3.5 整体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4 校正系统标定及误差分析
    4.1 校正系统的标定
        4.1.1 标定原理分析
        4.1.2 标定操作
    4.2 系统误差分析
        4.2.1 加工及装配误差
        4.2.2 平行光管的调焦误差
        4.2.3 机械插轴连接枪膛引入的误差
        4.2.4 合成误差
    本章小结
5 使用操作及实验
    5.1 使用操作
        5.1.1 正常条件下使用
        5.1.2 特殊条件下使用
    5.2 实验
        5.2.1 性能检测实验
        5.2.1.1 光学性能检测
        5.2.1.2 电器性能检测
        5.2.1.3 机械性能检测
        5.2.1.4 环境适应性检测
        5.2.2 鉴定试验
        5.2.2.1 试验器材
        5.2.2.2 试验情况
        5.2.2.3 鉴定结论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6)库德光路的高精度调整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2 五棱镜安装库德光路中的原理和仪器简介
        1.2.1 自准直仪器简介
        1.2.2 五棱镜
        1.2.3 光机总体设计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以及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库德光路的安装方法
    2.1 基准的建立
    2.2 传统库德光路的安装方法
    2.3 库德光路的顺序安装方法
    2.4 采用五棱镜的库德光路的安装方法
        2.4.1 库德镜Ⅰ的安装
        2.4.2 库德镜Ⅱ的安装
        2.4.3 库德镜Ⅲ的安装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库德光路的数学模型
    3.1 库德镜的空间位置关系
    3.2 库德镜的坐标变换关系
    3.3 基于坐标变换关系的库德光路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库德光路的误差分析
    4.1 机械制造的误差分析
    4.2 光学静态误差分析
        4.2.1 采用顺序安装方法的光学静态误差分析
        4.2.2 采用五棱镜安装方法的光学静态误差分析
        4.2.3 误差的合成
    4.3 光学动态误差分析
        4.3.1 光学动态误差分析软件简介
        4.3.2 方位转臂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态变形
        4.3.3 方位转臂在加速度作用下的变形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中滚转角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滚转角误差测量的研究现状
        1.2.1 干涉法
        1.2.2 偏振法
        1.2.3 几何法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基于光栅的滚转角测量方法
    2.1 滚转角测量基本原理
    2.2 滚转角测量的理论分析
        2.2.1 一维光栅衍射特性
        2.2.2 俯仰及偏摆对滚转角测量的影响
        2.2.3 双光路差动测量方法
        2.2.4 光栅初始角度误差的影响
    2.3 实验
        2.3.1 测量系统
        2.3.2 标定实验
        2.3.3 稳定性实验
        2.3.4 误差分析
    2.4 小结
3 基于直角棱镜的滚转角测量方法
    3.1 理论分析
    3.2 滚转角测量原理
    3.3 误差分析
        3.3.1 棱镜的第二光学平行差引入的滚转角测量误差
        3.3.2 RP的定位误差δ(Δz)引入的误差
        3.3.3 四象限探测器QD_2的定位误差δz引入的误差
        3.3.4 随机误差
    3.4 实验
        3.4.1 实验装置
        3.4.2 标定实验
        3.4.3 比较测量实验
    3.5 小结
4 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测量方法
    4.1 理论基础
    4.2 滚转角测量原理
    4.3 误差分析
    4.4 实验
        4.4.1 实验装置
        4.4.2 标定实验
        4.4.3 稳定性实验
        4.4.4 比较测量实验
    4.5 二倍提高测量分辨率的共路测量方法
        4.5.1 测量原理
        4.5.2 误差分析
        4.5.3 实验及讨论
    4.6 小结
5 三种滚转角测量方法的综合分析与讨论
    5.1 三种滚转角测量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5.1.1 基于光栅的滚转角测量方法
        5.1.2 基于直角棱镜的滚转角测量方法
        5.1.3 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测量方法
        5.1.4 三种滚转角测量方法的综合分析
    5.2 滚转角测量精度的讨论
    5.3 三种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方案的综合分析与讨论
        5.3.1 二维直线度测量原理
        5.3.2 偏摆及俯仰角测量原理
        5.3.3 基于光栅法测量滚转角的五自由度误差测量方案
        5.3.4 基于直角棱镜法测量滚转角的五自由度误差测量方案
        5.3.5 基于五角棱镜法测量滚转角的五自由度误差测量方案
        5.3.6 六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方案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滚转角误差测量的研究现状
        1.1.1 基于准直激光测量方法
        1.1.2 基于干涉测量方法
        1.1.3 基于偏振基准的测量方法
        1.1.4 基于光栅衍射的测量方法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2 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及系统的集成
    2.1 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
    2.2 五自由度同时测量系统
    2.3 滚转角测量系统设计
        2.3.1 光路部分
        2.3.2 光电探测器件
        2.3.3 电路部分
        2.3.4 软件部分
    2.4 小结
3 实验与数据分析
    3.1 系统的标定
    3.2 系统的稳定性测量
    3.3 系统的重复性测量
    3.4 系统的对比性测量
        3.4.1 与光栅尺的直线度标定对比
        3.4.2 与自准直仪的角度标定对比
        3.4.3 与API的导轨动态对比
    3.5 小结
4 系统的误差分析
    4.1 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
        4.1.1 空气扰动及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4.1.2 背景光对四象限探测器(QD)的影响
    4.2 系统自身的误差
        4.2.1 光源及准直系统对平行性的影响
        4.2.2 角锥棱镜对平行性的影响
        4.2.3 五角棱镜对平行性的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光电探测系统目标定位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电探测系统发展概况
        1.2.1 国外发展概况及特点
        1.2.2 国内发展概况及特点
    1.3 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1.3.1 稳定、跟踪与目标定位原理的理论研究综述
        1.3.2 目标定位误差分析、建模与评价技术研究综述
        1.3.3 指向误差修正问题研究综述
        1.3.4 稳定误差伺服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载体光电探测系统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结构与功能
        2.1.1 典型结构
        2.1.2 功能分析
    2.2 稳定跟踪原理
        2.2.1 坐标系定义
        2.2.2 两轴机构运动学分析
        2.2.3 两轴机构动力学分析
    2.3 目标定位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2.3.1 基于多体系统建模理论的运动表示法
        2.3.2 目标定位流程
        2.3.3 通用目标定位方程
        2.3.4 基于全微分法的目标定位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目标定位误差分析、建模与评价技术
    3.1 光电探测系统性能指标定义
    3.2 目标定位误差的成因及量化分析
        3.2.1 光电探测系统指向误差
        3.2.2 光电探测系统与载体导航系统对准误差
        3.2.3 载体导航系统测量误差
        3.2.4 某型机载光电吊舱误差的量化分析实例
    3.3 目标定位误差的综合建模
        3.3.1 误差坐标系详细划分
        3.3.2 误差坐标系转换矩阵
        3.3.3 目标定位误差综合模型
        3.3.4 分项误差量化指标列表
    3.4 目标定位误差的总体评价
        3.4.1 Monte Carlo 法
        3.4.2 分项误差的灵敏度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电探测系统的指向误差修正
    4.1 指向误差修正问题描述
        4.1.1 指向误差修正原理
        4.1.2 关键问题描述
    4.2 基于线性模型的指向误差修正算法
        4.2.1 线性模型建立
        4.2.2 模型参数辨识与精度分析
        4.2.3 数值试验
    4.3 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指向误差修正的改进算法
        4.3.1 基本参数模型的局限性
        4.3.2 半参数回归模型建立与求解
        4.3.3 正则矩阵和平滑因子的确定
        4.3.4 数值试验
    4.4 指向误差修正模型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电探测系统的伺服控制技术
    5.1 伺服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5.1.1 伺服控制系统建模
        5.1.2 陀螺性能影响分析
        5.1.3 摩擦力矩影响分析
    5.2 基于低成本 MEMS 陀螺/加速度计的惯性角速度估计
        5.2.1 陀螺/加速度计测量模型
        5.2.2 基于多传感器的融合估计算法
        5.2.3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5.3 基于双速度环控制结构的非线性摩擦抑制
        5.3.1 非线性摩擦补偿方法
        5.3.2 双速度环控制结构及性能分析
        5.3.3 基于切换结构的平台角速度估计
        5.3.4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研究
    6.1 指向误差分离与修正实验
        6.1.1 实验方案
        6.1.2 实验结果分析
    6.2 目标定位验证实验
        6.2.1 实验方案
        6.2.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学术论文
    2.科研项目
    3.申请专利
    4.软件着作权

(10)舰载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方位瞄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导弹瞄准概述
        1.1.1 瞄准中使用的坐标系
        1.1.2 瞄准的实质
    1.2 国内外导弹方位瞄准技术的发展
        1.2.1 国外导弹方位瞄准技术发展的概况
        1.2.2 国内导弹方位瞄准技术发展的概况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 舰载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技术
        1.3.2 任务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舰载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方位瞄准系统总体方案
    2.1 方位瞄准系统功能
    2.2 瞄准原理
    2.3 系统总体组成
    2.4 系统工作原理
第3章 方位瞄准过程分析
    3.1 舰惯导平台及基准棱镜
        3.1.1 舰惯导平台
        3.1.2 基准棱镜
    3.2 基准转换及垂直传递装置
        3.2.1 光电自准直光管
        3.2.2 垂直传递发射光管及接收光管
        3.2.3 基准发射光管
    3.3 水平折转光管
        3.3.1 功用及工作原理
        3.3.2 水平折转光管装调误差引起的方位传递误差
    3.4 光电接收器
        3.4.1 光电接收器的功用及布局
        3.4.2 构件水平面内变形自动补偿分析
第4章 方位偏差角及其估值误差的计算
    4.1 三维分析方法概述
        4.1.1 三维分析思路
        4.1.2 坐标系的定义
        4.1.3 瞄准诸要素的定义
        4.1.4 三维分析步骤
    4.2 瞄准过程中舰载惯导坐标系的二种变换次序
    4.3 坐标变换作用矩阵
        4.3.1 舰体三轴姿态运动的作用矩阵
        4.3.2 舰体三轴姿态变形(包括安装误差)的作用矩阵
        4.3.3 弹载制导平台三轴运动的作用矩阵
    4.4 瞄准诸要素随坐标变换过程的变化
        4.4.1 基准光线的变化过程
        4.4.2 N_1、N_2、N_3的变化过程
        4.4.3 弹载平台棱镜的变化过程
    4.5 方位偏差角及其估值误差的计算
        4.5.1 基准光线经变形测角光管和平台棱镜反射后的光线
        4.5.2 光电接收器坐标系中光测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4.5.3 地理坐标系下的方位偏差角
        4.5.4 方位偏差角的估值误差计算
第5章 方位瞄准误差分析
    5.1 概述
    5.2 方位传递误差计算
        5.2.1 单元误差
        5.2.2 安装误差
    5.3 估值误差计算
    5.4 计算结果分析及比较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四、五角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视场多星模拟器标定技术研究[D]. 李曼丽.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2]一种利用五棱镜调校单星模拟器的改进方法[J]. 宿德志,吴世永,王玉良. 科技创新导报, 2018(27)
  • [3]天文航姿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J]. 牛雷. 现代导航, 2015(06)
  • [4]大口径光学平面镜面形检测技术研究[D]. 朱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4(09)
  • [5]红外瞄准镜零位校正仪[D]. 郑志福.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6]库德光路的高精度调整方案设计[D]. 王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3)
  • [7]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中滚转角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D]. 翟玉生. 北京交通大学, 2012(09)
  • [8]基于五角棱镜的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研究[D]. 李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2)
  • [9]光电探测系统目标定位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研究[D]. 周晓尧.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4)
  • [10]舰载导弹共架垂直发射方位瞄准系统研究[D]. 蔡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0(07)

标签:;  ;  ;  ;  ;  

五棱镜在方位对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