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

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

一、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刘印[1](2015)在《基于DeviceNet的氯化钠浮选药剂生产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氯化钠浮选药剂厂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钾肥工程的子项目。浮选药剂的生产线采用悬浮法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产物品质好、原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对生产过程参数要求严格。因此,对系统重要设备和被控对象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 DeviceNet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通信模式及其通信原理。详细介绍了浮选药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明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DeviceNet的氯化钠浮选药剂生产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了罗克韦尔三层网络架构:信息层,采用FactoryTalk View SE开发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生产线的监视和控制;控制层,以ControlLogix控制平台作为主控设备,并配置了双CPU冗余控制系统,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设备层,使用MCC智能马达控制中心,以E3、变频器、软启动器为控制单元,实现了低压电器设备集中管控。深入研究了生产工艺核心参数——反应釜温度的控制策略,针对其时滞性、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提出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该策略与现场使用的PID控制方案相比,增强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为解决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时滞性、时变性等问题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意义。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扩展及升级便利的优点,很好地满足了浮选药剂生产现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刘祚[2](2014)在《DeviceNET通用I/O节点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迅猛发展,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DeviceNET是由Rockwell自动化公司推出的现场总线标准,是首批进入国家标准的现场总线,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eviceNET现场总线产品。由于协议的复杂性,DeviceNET产品开发一般都采用专门的进口协议芯片,但成本较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设计实现DeviceNET通用I/O节点软硬件电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广泛调研了现场总线技术与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状况,确定了课题的需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对比多种DeviceNET从站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DeviceNET通用I/O节点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DeviceNET协议栈软件开发使用Code Composer Studio 5.5.0软件开发平台与TMS320F2812开发板,基于事件驱动的状态模式算法,实现了带有UCMM功能的预定义主/从连接组的DeviceNET从站协议栈软件。同时基于TMS320F2812嵌入式处理器,完成了CAN数据与串行数据收发等功能。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和支持DeviceNET协议的CAN Pro调试软件,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为了给后续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使用Altium Designer硬件开发平台设计了硬件原理图,绘制了PCB板,并制作了DeviceNET通用I/O节点的专用硬件电路板。硬件电路板采用TMS320F2812为嵌入式处理器,DeviceNET数据传输采用TI公司的CAN收发器SN65HVD253, I/O数据传输采用TI公司的RS-232串口收发器MAX-3232,同时外扩了RAM等硬件电路。为了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与稳定性,根据DeviceNET协议规范所述的主从站通信流程,设计搭建了DeviceNET测试平台,对DeviceNET通用I/O节点完成了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验证了通用I/O节点符合DeviceNET从站的设计要求,实现了与主站的通信,具有实时性、稳定性的特点。本文工作对DeviceNET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康胜[3](2014)在《基于嵌入式的DeviceNet协议分析和从站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DeviceNet协议是在CAN总线协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场总线的标准。它主要用于工厂自动化的控制领域。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DeviceNet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其它的现场总线相比,DeviceNet总线由于其实时性、高效性和稳定性等卓越的优点,其发展空间和应用的场合将会更加的广泛。本文主要致力于对DeviceNet协议分析和DeviceNet总线从站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深入的对DeviceNet总线网络协议规范进行分析。它的总线网络协议是由国际的OVDA组织制定的。它是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之一。分析研究DeviceNet网络协议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了解它的协议规范才能为从站的开发打好理论基础。对DeviceNet网络的运作机制和信息通信服务的过程进行分析。DeviceNet网络的服务流程包括5个步骤:系统上电、建立连接、资源配置、网络服务和离线管理。(2)对从站进行整体的设计,从站系统的整体设计主要分为硬件设计部分及软件设计部分。硬件设计部分:首先根据需求确定硬件方案,然后选择控制器和外围芯片,最后对系统硬件系统进行模块化的划分。硬件系统主要分为:电源电路、通信电路、I/O电路设计;从站的软件设计部分:首先根据需求确定软件方案,对软件的整体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从站软件是由初始化程序、报文生产消费程序、波特率自动检测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等组成的。(3)搭建一个基于DeviceNet总线的网络测试平台。DeviceNet网络测试平台包括USBCAN-E-D主站、USBCAN分析仪和从站等。 USBCAN分析仪挂入DeviceNet现场总线网络中。它可以捕捉网络上主站与各个从站之间传输的实时的报文,并且针对DeviceNet报文的实际的意义和报文的格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研制了DeviceNet从站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王美玲[4](2013)在《基于DeviceNet的嵌入式I/O模块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国内,总线技术处于发展初期,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但是由于DeviceNet总线的发展时间不长,在中国又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对于其它的总线,DeviceNe有其自身的优势,它的稳定性,实时性,高效性的特点使它比其它总线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本系统包括基于PCI与微处理器的DeviceNet主站和嵌入式I/0模块从站两部分组成。DeviceNet主站包括PCI主站卡以及上位机主站操作配置软件。嵌入式I/O模块以ARM控制器LPC2129作为核心控制,扩展CAN收发器CTM1050T,RS232串口、外部存储器以及拨码开关等硬件。在嵌入式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移植DeviceNet从站协议栈代码,在ARM处理器内完成CAN数据收发、DeviceNet报文解析等功能。嵌入式I/O模块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性价比高的优点。论文先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状况,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课题需求与设计方案选择。在对比目前国内外已存在的各种主从站设计方案的优劣的基础上确定本系统的设计方案。然后论文详细介绍了嵌入式I/0模块的硬件电路的设计、从站软件设计以及主站操作配置软件的设计过程。最后搭建主从站通信的测试环境,进行主从站连接通信测试以及对嵌入式从站I/O口的控制的测试。通过分析和验证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将嵌入式I/O模块与基于PCI板卡的DeviceNet主站联合调试及通信测试,验证了本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与稳定性。该主站设计方案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达到了课题项目对主站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测试验证了嵌入式I/O模块符合DeviceNet从站的设计要求,实现了与主站的通信,具有实时性、稳定性的特点。这一研究成果扩展了DeviceNet的应用,对DeviceNet现场总线的进一步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全东[5](2013)在《基于DeviceNet的机器人与焊机通信模块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焊机和机器人组成的焊接机器人,它应用于各种流水生产线,将人类从繁重单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传统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离散的I/O端口直接对时代焊机进行控制,因此在恶劣的焊接环境下,这种控制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差和现场布线困难等缺点。本课题设计了一个DeviceNet-CAN协议转换模块,在克服了上述缺点的同时实现ABB机器人IRB1410与时代集团全自动手氩焊机的协同工作。本文以ARM控制器LPC2129及CAN收发器CTM1050T为核心,并扩展RS232串口、外部存储器以及拨码开关等组成硬件电路。在硬件的基础上,依托于DeviceNet从站协议,在单片处理器内完成机器人端CAN数据收发、DeviceNet报文解析、ABB机器人通信规约与时代焊机通信规约的转换、电焊机端CAN数据收发功能,集成度高,成本低廉。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来源及应用背景,现场总线的种类及发展状况。其次,论文详细介绍了硬件电路的选择及软件设计的全过程。在软件设计部分,大概介绍了DeviceNet总线及CAN的相关基础知识。最后详细阐述了调试结果,为同类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借鉴。通过将本模块与ABB机器人及时代焊机的联合调试及实际运行,验证了本设计的正确性及稳定性。它可以在恶劣的焊接环境下实现机器人与焊机的双向通信,使焊接机器人可以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工作。通信模块在恶劣的环境下经历了严格的测试,能够满足模块化、数字化、网络化要求。目前,该网关已投入使用,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

李月恒,王美玲,刘全东[6](2013)在《基于DeviceNet的嵌入式I/O模块设计》文中研究表明DeviceNet与ModBus协议转换系统由DeviceNet主站,嵌入式I/O模块,ModBus从站三部分组成,实现DeviceNet与ModBus之间的数据交互。嵌入式I/O模块采用ARM7控制器LPC2129实现DeviceNet与ModBus之间的通信,同时以软件的形式实现了一个仅限组2的DeviceNet从站和一个ModBus主站。DeviceNet从站用来解码从DeviceNet主站端接收到的数据,解码后的数据由MCU通过另一个UART接口发送给ModBus从站。UART接口旨在向ModBus从站发送读/写指令。结果表明,基于DeviceNet总线的嵌入式I/O模块可以很好地与基于ModBus总线的设备进行通信。

陈世栋[7](2013)在《地铁车站人工照明智能控制与节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地铁的建设也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在现代地铁的发展过程中,地铁车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铁车站由于所处位置特殊,长时间照明是其主要特点。通过环境感知研究对光照的影响,利用现在的技术对地铁车站照明加以控制和优化,提供给乘客一个安全舒适的光环境。如何提高照明质量,实现地铁车站节能照明一直是人们努力探讨和迫切解决的问题。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动空间人工光环境优化与节能控制研究”的研究工作,针对地铁车站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影响车站内光环境的主要因素,依据节能要求研究地铁车站照明控制策略,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对地铁车站光环境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地铁车站照明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选择合理的改善地铁车站光环境质量以及节能的地铁车站照明控制方法,并采用DIALux仿真软件对地铁车站照明进行了仿真。(2)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设计了智能照明控制器,可实现根据地铁车站实时环境对灯具的亮度调节控制。(3)提出在地铁车站智能照明系统中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地铁车站内光环境进行软测量并且构建模糊控制器,然后将软测量结果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进行仿真研究。(4)建立基于DeviceNet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首先对智能照明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构建了基于DeviceNet总线的三层网络地铁车站照明控制系统,最后论文对地铁车站照明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及制定。

付伟明[8](2013)在《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流伺服技术向智能化、全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及现场总线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开发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交流伺服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在深入研究基于CAN总线的应用层协议DeviceNet的基础上,把DeviceNet现场总线和交流伺服系统结合起来,设计开发了具有DeviceNet通信接口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本文介绍了CAN总线通信协议,分析了DeviceNet协议结构,重点研究了DeviceNet对象模型、预定义主/从连接组和DeviceNet信息协议,并对DeviceNet设备描述和EDS进行了分析。在对交流伺服控制技术理论和DSP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交流伺服系统的硬件总体结构,应用DSP处理器TMS320F2812内部集成的CAN模块和SN65HVD232收发器完成了DeviceNet接口电路设计,并利用TMS320F2812和交流伺服控制芯片IRMCK201设计了交流伺服驱动器的控制电路。同时采用C语言完成了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的软件设计,详细分析了DeviceNet协议栈和应用层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实现了从站的DeviceNet通信和交流伺服控制功能。在完成从站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以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PLC和PC机为主站的DeviceNet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对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的DeviceNet通信和交流伺服控制等功能进行了测试,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刘学伟[9](2013)在《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通信模块开发设计》文中认为CAN总线在工业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通信协议,CAN有其固有的优点,但是仍有许多不完善、欠发展的地方。这样,基于CAN总线协议的基础上,为了完善CAN协议,产生了DeviceNet和CANopen现场总线协议标准。DeviceNet和CANopen在工业上都有着相当广泛的和重要的应用,特别是从节点的应用。从节点开发和使用对现场总线系统甚至控制系统有着很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企业的产品能够兼容多种总线,他们的产品往往都是基于单一的现场总线,只能够基于一种协议把现场设备接入到总线系统上。课题根据当前总线控制领域多总线并存的局面和工业上对DeviceNet和CANopen两类总线通信的需要,从底层开发,设计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双协议从节点,该集成化从节点包含了两种总线全部的从节点功能,可以与两类总线进行主从通信。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的设计,在当前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的背景下特别是CAN总线的高层协议的解决方案上,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了DeviceNet和CANopen总线协议,进而讨论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使用的共用技术,由于它们都是基于CAN总线的高层应用层协议标准,因此在CAN从节点开发的基础上延伸对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进行方案设计与论证。在此基础上,设计以单片机和CAN控制器、CAN总线驱动器为核心的硬件结构,给出以"STC90C514RD+SJA1000+CTM1050T+IDT7130"为核心的系统硬件整体设计方案。绘制整体电路原理图并布局、规划PCB板。软件设计上,采用C51语言来实现集成化从节点程序设计,在两种开源协议栈代码的基础上,编写不同的底层CAN驱动程序和用户接口程序来实现双协议栈的程序对接,完成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的软件设计。最后对所设计的集成化从节点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首先对测试方案进行论证,然后分别搭建DeviceNet和CANopen网络测试平台,编写集成化从节点的EDS文件,对课题所设计的集成化从节点分别在DeviceNet和CANopen网络中进行组网配置和通信数据交换,进行了协议一致性的测试。最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与解析,证明整体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集成化从节点的通信功能。

王晨茏[10](2012)在《DeviceNet通信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DeviceNet现场总线作为国际标准之一,已逐渐成为自动化领域关注的焦点。因此,开发研究基于DeviceNet总线通信适配器的技术就十分紧迫和必要。本文在深入学习研究了DeviceNet协议规范的基础上,设计了采用CAN控制器SJA1000实现的DeviceNet通信适配器。DeviceNet协议最基本的功能是在设备及其相应的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因此,这种通信是基于面向连接的(点对点或多点传送)通讯模型建立的。这样,DeviceNet既可以工作在主从模式,也可以工作在多主模式。在深入学习研究了DeviceNet协议规范的基础上,本文对通信设备节点进行了硬件系统的设计。由于DeviceNet总线是基于CAN的,所以在设计应用层之前,先进行了CAN口通讯的调试。应用层协议是采用Philips公司的SJA1000CAN控制器芯片来实现的,对SJA1000控制器及相关器件作了简要说明,根据协议规范和应用电路的相关要求,设计了电源电路、耦合器隔离电路和看门狗电路,用TJA1050总线收发器实现DeviceNet总线的物理接口。本文设计了通信适配器从站通讯接口的硬件连接原理图,完成了PCB板的设计及硬件电路板的焊接,并通过了调试。本文软件设计是在Keil环境下采用C51语言来实现的。采用对象化的编程方法编写了DeviceNet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程序。实现了对SJA1000及相关参数的初始化、中断处理、CAN报文收发等基本功能,并按照DeviceNet应用层协议规范实现了重复MAC ID检测、预定义主从连接配置实例、I/O报文的收发及轮询和位选通两种数据触发方式下的通信等功能。为了验证本文所开发的DeviceNet通信适配器的功能,将其挂接在Rockwell自动化A-B公司的PLC下,并用Rockwell配套软件RSLogix500、RSLinx对本文设计的通信适配器进行组态调试,通过软件的测试,对监听软件CAN MINI所获得的上位机与通信适配器通讯数据的分析,证明所开发的DeviceNet通信适配器可以与主站进行正常的通讯,实现了各项预定功能。

二、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eviceNet的氯化钠浮选药剂生产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浮选药剂及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1.2.2 浮选药剂生产控制发展现状
        1.2.3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DeviceNet现场总线
    2.1 DeviceNet概述
    2.2 DeviceNet的特性
    2.3 DeviceNet的通信模式
    2.4 DeviceNet的通信模型
        2.4.1 DeviceNet的物理层
        2.4.2 DeviceNet的数据链路层
        2.4.3 DeviceNet的应用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方案设计
    3.1 浮选剂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3.1.1 悬浮法浮选剂生产工艺流程
        3.1.2 生产工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3.2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步骤
        3.2.1 控制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3.2.2 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步骤
    3.3 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3.3.1 控制方案的选择
        3.3.2 系统结构划分
        3.3.3 集成网络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4.1 ControlLogix控制平台硬件配置
        4.1.1 ControlLogix电源与机架配置
        4.1.2 Logix5573控制器
        4.1.3 通信模块
        4.1.4 I/O模块配置
        4.1.5 冗余架构配置
    4.2 MCC智能马达控制中心配置
        4.2.1 PF755变频器
        4.2.2 E3智能过载热继电器
        4.2.3 MV SMC Flex电机控制器
    4.3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
        4.3.1 智能设备电机控制回路设计
        4.3.2 电机本地继电器控制回路
    4.4 系统软件设计
        4.4.1 软件设计流程
        4.4.2 建立通信连接
        4.4.3 ControlLogix控制平台软件设计
        4.4.4 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应釜温度控制策略研究
    5.1 反应釜温度控制模型建
    5.2 控制方案分析
        5.2.1 常规PID控制
        5.2.2 生产过程的PID控制
        5.2.3 控制算法优化
        5.2.4 控制方案确定
    5.3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5.3.1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5.3.2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NNP
        5.3.3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器NNC
        5.3.4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系统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控制系统调试
    6.1 通信网络调试
    6.2 现场设备调试
    6.3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4 系统评价
        6.4.1 可靠性与安全性
        6.4.2 升级扩展能力
        6.4.3 系统功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DeviceNET通用I/O节点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场总线概述与发展现状
        1.1.1 现场总线概述
        1.1.2 现场总线的发展
    1.2 DeviceNET现场总线简介与发展现状
        1.2.1 DeviceNET现场总线简介
        1.2.2 DeviceNET现场总线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DeviceNET协议规范
    2.1 DeviceNET协议规范概述
        2.1.1 DeviceNET协议规范的物理层
        2.1.2 DeviceNET协议规范的数据链路层
        2.1.3 DeviceNET协议规范的应用层
    2.2 对象模型
    2.3 报文协议与连接方式
    2.4 非连接信息管理(UCMM)服务
    2.5 数据通信方式
    2.6 预定义主/从连接组
    2.7 设备描述与EDS文件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DeviceNET通用I/O节点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方案
    3.2 基于DSP TMS320F2812的系统硬件设计
    3.3 基于DSP TMS320F2812的系统软件设计
        3.3.1 TMS320F2812开发平台
        3.3.2 DSP软件开发平台与硬件仿真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DeviceNET通用I/O节点硬件设计
    4.1 DSP核心处理器模块
    4.2 复位电路
    4.3 JTAG调试接口电路
    4.4 电源模块
        4.4.1 220V-5V变压器接口电路
        4.4.2 24V-5V DC-DC电源转换电路
        4.4.3 5V-3.3V&1.8V LDO电源转换电路
        4.4.4 电源选择电路
    4.5 MAC ID选择及波特率设置与LED电路
    4.6 CAN收发器电路
    4.7 异步串行通信电路
    4.8 外扩RAM
    4.9 PCB电路板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DeviceNET从站协议栈软件设计
    5.1 DeviceNET从站协议栈软件主体框架
    5.2 软件算法与内存优化
        5.2.1 事件驱动模式
        5.2.2 状态模式
        5.2.3 内存优化算法
    5.3 TMS320F2812硬件初始化程序
        5.3.1 定时器初始化
        5.3.2 SCI总线初始化
        5.3.3 eCAN总线初始化
    5.4 DeviceNET相关对象初始化程序
    5.5 重复MAC IID检查程序
    5.6 DeviceNET接收报文分类程序
    5.7 DeviceNET报文处理程序
        5.7.1 未连接显式报文处理程序
        5.7.2 显式报文处理程序
        5.7.3 I/O报文处理程序
    5.8 DeviceNET主从站通信流程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测试平台介绍
    6.2 测试方案
    6.3 测试结果与分析
        6.3.1 重复MAC ID检查的结果分析
        6.3.2 预定义主/从连接组连接建立与关闭的结果分析
        6.3.3 实例属性的读取与设置的结果分析
        6.3.4 I/O报文收发的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嵌入式的DeviceNet协议分析和从站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DeviceNet 现场总线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DeviceNet 总线
    2.1 现场总线的概述
    2.2 DeviceNet 协议规范
        2.2.1 DeviceNet 总线技术概述
        2.2.2 DeviceNet 协议简介
        2.2.3 DeviceNet 协议分层结构
        2.2.4 DeviceNet 总线的物理层和物理媒介
        2.2.5 DeviceNet 总线的数据链路层
        2.2.6 DeviceNet 总线的应用层
        2.2.6.1 DeviceNet 的连接和报文组
        2.2.6.2 DeviceNet 报文
        2.2.6.3 DeviceNet 对象模型与设备描述
    2.3 本章小结
3 DeviceNet 从站的总体设计
    3.1 DeviceNet 从站的概述
    3.2 DeviceNet 从站的硬件实现
        3.2.1 从站硬件的总体设计
        3.2.2 通信电路设计
        3.2.3 电源电路设计
        3.2.4 I/O 电路设计
        3.2.4.1 数字量输入电路设计
        3.2.4.2 模拟量输入电路设计
    3.3 DeviceNet 从站的软件实现
        3.3.1 软件总体设计
        3.3.2 初始化模块软件
        3.3.3 报文生产与消费模块
        3.3.4 波特率自动检测模块
        3.3.5 中断处理模块
        3.3.6 USART 通信模块
        3.3.7 DeviceNet 从站支持的 DeviceNet 报文类型
        3.3.8 软件平台的具体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DeviceNet 从站的测试及分析
    4.1 系统实验平台的选择和搭建
        4.1.1 测试平台的选择
        4.1.2 测试平台的搭建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DeviceNet的嵌入式I/O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现场总线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的需求及方案设计
        1.3.1 课题需求的提出
        1.3.2 总体方案设计
    1.4 基于DeviceNet的I/O模块的功能需求及设计方案
    1.5 DeviceNet主站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方案
        1.5.1 DeviceNet主站软件的功能
        1.5.2 DeviceNet主站设计方案
2 DeviceNet的现场总线技术
    2.1 DeviceNet的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2.2 DeviceNet的对象模型
    2.3 DeviceNet的连接及报文协议
    2.4 DeviceNet数据通信方式
    2.5 设备描述和EDS文件
    2.6 DeviceNet与CAN
3 DeviceNet嵌入式I/O模块硬件设计
    3.1 CPU单元设计
    3.2 CAN接口设计
    3.3 MAC ID与波特率设置电路
        3.3.1 MAC ID设置电路
        3.3.2 DeviceNet波特率设置电路
    3.4 I/O口控制电路
    3.5 串口电路设计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DeviceNet I/O从站软件设计
        4.1.1 DeviceNet I/O从站软件设计
        4.1.2 程序初始化设置
        4.1.3 MAC ID自检程序
        4.1.4 DeviceNet报文的接收及发送
        4.1.5 嵌入式I/O口控制
    4.2 DeviceNet主站软件设计
        4.2.1 软件界面设计
        4.2.2 初始化功能设计
        4.2.3 主站操作控制设计
        4.2.4 发送接收数据设计
5 DeviceNet I/O模块的功能测试
    5.1 测试平台的搭建
        5.1.1 DeviceNet主站环境建立
        5.1.2 主站与IO模块的连接
    5.2 测试结果及分析
6 结论
    6.1 结论
    6.2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6.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DeviceNet的机器人与焊机通信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IRB1410机器人介绍
    1.4 DeviceNet总线设备发展现状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2 系统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系统功能分析
    2.2 系统方案
        2.2.1 硬件系统方案
        2.2.2 软件系统方案
3 硬件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硬件构成
    3.2 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
        3.2.1 LPC2129及其外围电路
        3.2.2 CAN接口电路
        3.2.3 电源电路
        3.2.4 DeviceNet配置开关和指示器
    3.3 PCB电路板设计
4 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DeviceNet从站协议栈移植
    4.2 模块DeviceNet从站
        4.2.1 模块的对象模型
        4.2.2 模块的DeviceNet连接
        4.2.3 模块DeviceNet从站初始化
        4.2.4 模块DeviceNet从站接口驱动
    4.3 模块CAN主站及其驱动开发
        4.3.1 焊机CAN总线协议
        4.3.2 焊机CAN主站驱动
    4.4 EDS文档
    4.5 应用层程序
        4.5.1 主程序
        4.5.2 报文应用层接口程序
        4.5.3 串行参数配置程序
        4.5.4 CAN协议固件升级
    4.6 软件编译及下载
5 调试与结果
    5.1 联机调试
        5.1.1 机器人端
        5.1.2 协议转换模块的测试
        5.1.3 I/O测试
    5.2 测试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Makefile文件节选
附录B 应用层相关程序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DeviceNet的嵌入式I/O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嵌入式I/O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 DeviceNet和ModBus协议介绍
    2.1 DeviceNet协议规范
    2.2 DeviceNet与CAN
    2.3 ModBus协议介绍
3 嵌入式I/O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架构设计
    3.2 DeviceNet从站协议代码
4 嵌入式I/O模块的应用层软件设计
5 结论

(7)地铁车站人工照明智能控制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小结
2.地铁车站光环境综述
    2.1 地下车站中光环境对心理及生理影响
        2.1.1 地铁车站中光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
        2.1.2 地下空间中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
    2.2 地铁车站光环境特点
    2.3 地铁车站照明影响因素
    2.4 地铁车站照明节能研究
        2.4.1 地铁车站照明控制方式
        2.4.2 照明灯具的选择
        2.4.3 光源的布置
    2.5 地铁车站照明仿真
        2.5.1 照明设备的布置
        2.5.2 地铁车站光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2.6 小结
3.DeviceNet 协议规范
    3.1 DeviceNet 概述
    3.2 DeviceNet 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3.2.1 DeviceNet 物理层
        3.2.2 数据链路层
    3.3 DeviceNet 中连接的概念
    3.4 DeviceNet 的生产者/消费者网络通信模型
    3.5 DeviceNet 报文发送及数据通信方式
    3.6 DeviceNet 的对象模型及设备描述
    3.7 小结
4.基于 DeviceNet 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器的设计
    4.1 智能照明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4.2 硬件系统元件选型
        4.2.1 处理器
        4.2.2 人机交互单元
        4.2.3 DeviceNet 通讯模块
        4.2.4 传感器选择
    4.3 硬件电路设计
        4.3.1 最小系统设计
        4.3.2 LCD 显示接口
        4.3.3 照度传感器接口
        4.3.4 串口通信接口设计
        4.3.5 DeviceNet 总线通信接口
    4.4 系统软件实现
        4.4.1 处理器初始化
        4.4.2 照度采集
        4.4.3 串口通信
        4.4.4 DeviceNet 通信
    4.5 系统调试试验
        4.5.1 系统调试环境
        4.5.2 调试
    4.6 小结
5.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模糊控制器
    5.1 基于 LS-SVM 地铁车站光环境软测量
        5.1.1 LS-SVM 算法原理
        5.1.2 核函数及其选择
        5.1.3 基于 LS-SVM 的地铁车站内光环境软测量模型建立
        5.1.4 地铁车站光环境 LS-SVM 软测量仿真实验
    5.2 基于 RBF 神经网络地铁车站光环境软测量
        5.2.1 RBF 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5.2.2 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地铁车站光环境软测量模型建立
        5.2.3 基于 RBF 网络训练及仿真结果
    5.3 基于 LS-SVM 软测量的模糊控制器
        5.3.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3.2 仿真研究
    5.4 小结
6.地铁车站智能照明系统
    6.1 智能照明系统的需求分析
    6.2 地铁车站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结构
    6.3 地铁车站智能照明控制策略
    6.4 小结
7.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交流伺服技术
        1.2.2 现场总线技术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
第二章 DeviceNet 现场总线技术
    2.1 CAN 总线技术
        2.1.1 CAN 总线概述
        2.1.2 CAN 总线特性
        2.1.3 CAN 总线数据帧格式
        2.1.4 CAN 总线数值
        2.1.5 CAN 总线仲裁机制
    2.2 DeviceNet 现场总线技术
        2.2.1 DeviceNet 协议简介
        2.2.2 DeviceNet 协议结构
    2.3 DeviceNet 通信协议
        2.3.1 DeviceNet 连接
        2.3.2 DeviceNet 信息协议
        2.3.3 DeviceNet 数据通信方式
        2.3.4 预定义主/从连接组
        2.3.5 DeviceNet 对象模型
    2.4 DeviceNet 设备描述和 EDS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的硬件设计
    3.1 从站硬件总体设计
    3.2 DSP 最小系统设计
        3.2.1 TMS320F2812 简介
        3.2.2 电源复位电路
        3.2.3 DSP 时钟电路
        3.2.4 外扩 RAM 电路
        3.2.5 仿真接口电路
        3.2.6 CAN 总线接口电路
    3.3 IRMCK201 电路
    3.4 外围接口电路
        3.4.1 电流检测电路
        3.4.2 编码器接口电路
        3.4.3 故障信号处理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
    4.2 主程序设计
        4.2.1 DSP 初始化
        4.2.2 IRMCK201 内部寄存器配置
        4.2.3 DeviceNet 通信初始化
        4.2.4 重复 MAC ID 检测
    4.3 DeviceNet 应用层程序设计
        4.3.1 从站对象模型的设计
        4.3.2 预定义主/从连接的建立
        4.3.3 显式报文的处理
        4.3.4 轮询 I/O 报文的处理
        4.3.5 DeviceNet 报文的收发程序
    4.4 伺服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4.1 控制模式
        4.4.2 位置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的运行测试
    5.1 系统测试平台搭建
    5.2 DeviceNet 通信测试
    5.3 伺服控制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通信模块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DeviceNet和CANopen总线协议
        1.1.1 CAN总线概述
        1.1.2 DeviceNet总线
        1.1.3 CANopen总线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总体方案设计
    2.1 CAN总线从节点的开发
        2.1.1 CAN总线和DeviceNet、CANopen的关系
        2.1.2 CAN从节点开发硬件结构原理
    2.2 集成化从节点方案论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硬件设计
    3.1 概述
    3.2 硬件整体结构
    3.3 硬件设计
        3.3.1 电源与状态显示电路设计
        3.3.2 复位电路设计
        3.3.3 CAN网络接口电路设计
        3.3.4 功能参数选择电路设计
        3.3.5 外围用户通信电路设计
        3.3.6 PCB电路板规划与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整体框架
    4.2 DeviceNet从节点软件设计
        4.2.1 DeviceNet协议栈选择
        4.2.2 DeviceNet的CAN驱动程序的设计
        4.2.3 DeviceNet应用层协议的实现
        4.2.4 DeviceNet支持的报文
    4.3 CANopen从节点软件设计
        4.3.1 CANopen协议栈选择
        4.3.2 CANopen的CAN驱动程序的设计
        4.3.3 CANopen应用层协议的实现
        4.3.4 CANopen支持的报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成化从节点协议一致性测试
    5.1 协议测试方案论证
    5.2 EDS文件的编写
        5.2.1 DeviceNet从节点EDS的编写
        5.2.2 CANopen从节点EDS的编写
    5.3 测试平台的搭建
        5.3.1 DeviceNet硬件测试平台的搭建
        5.3.2 CANopen硬件测试平台的搭建
    5.4 测试结果与结果分析
        5.4.1 DeviceNet从节点测试结果与分析
        5.4.2 CANopen从节点测试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DeviceNet通信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1.3 基于DveiecNet总线的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2.1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
    2.1 DeviceNet总线技术概况
    2.2 DeviceNet协议规范简介
        2.2.1 DeviceNet协议规范
        2.2.2 DeviceNet的物理层
        2.2.3 Device Net的数据链路层
        2.2.4 DeviceNet与CANopen的异同点
    2.3 DeviceNet的应用层
        2.3.1 DeviceNet的报文协议
        2.3.2 预定义主从连接组
        2.3.3 DeviceNet的对象模型
        2.3.4 I/O数据的两种主要触发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eviceNet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的硬件结构
        3.1.1 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3.1.2 单片机C8051F021特性
    3.2 主控模块的设计
        3.2.1 TJA1050-高速CAN收发器
        3.2.2 电源
        3.2.3 光电耦合器
        3.2.4 CAN控制器SJA1000
        3.2.5 看门狗电路
        3.2.6 SJA1000的工作原理
        3.2.7 地址译码器
    3.3 封装和PCB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eviceNet通信接口的软件设计
    4.1 DeviceNet网络访问状态机制
    4.2 软件总体设计思想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SJA1000初始化
        4.2.3 中断处理
        4.2.4 CAN帧的发送与接收
    4.3 符合DeviceNet协议的I/O模块的设计总结
    4.4 设备EDS文件的编写
        4.4.1 EDS文件概述
        4.4.2 编写本文所开发的DeviceNet从站设备的EDS文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平台及实验结果
    5.1 DeviceNet网络测试
        5.1.1 实验步骤
        5.1.2 实验结果
        5.1.3 实验数据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eviceNet的氯化钠浮选药剂生产控制系统设计[D]. 刘印. 东北大学, 2015(12)
  • [2]DeviceNET通用I/O节点的设计与实现[D]. 刘祚. 东北大学, 2014(08)
  • [3]基于嵌入式的DeviceNet协议分析和从站的开发[D]. 王康胜.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4]基于DeviceNet的嵌入式I/O模块设计[D]. 王美玲. 北方工业大学, 2013(08)
  • [5]基于DeviceNet的机器人与焊机通信模块设计[D]. 刘全东. 北方工业大学, 2013(10)
  • [6]基于DeviceNet的嵌入式I/O模块设计[J]. 李月恒,王美玲,刘全东. 现代电子技术, 2013(11)
  • [7]地铁车站人工照明智能控制与节能研究[D]. 陈世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8]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交流伺服驱动器从站研究[D]. 付伟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06)
  • [9]DeviceNet-CANopen集成化从节点通信模块开发设计[D]. 刘学伟. 天津理工大学, 2013(07)
  • [10]DeviceNet通信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D]. 王晨茏. 内蒙古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DeviceNet现场总线从设备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