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疗脑淤血分析

张锡纯治疗脑淤血分析

一、张锡纯论治脑充血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友泽[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学术思想》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记录的病案,归纳辨治规律,探讨张锡纯医学理论及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对书中医案成立数据库,使用统计学技术.一、频数(Frequency)计算元素频次;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关联技术,计算各元素的关联系数,按系数大小排列,比较关联强度,显示规律;三、阶层式分群类聚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Dendrograms),显示药物分群类聚。分析证与症,证与药、症与药、药与药的关联规律;证为证候,症为身体出现的状况,分为脉象、舌象、大小便、气血寒热、脾胃肠、肺呼吸、胸腹肝胆肾、肢体状态、心脑精神、与脏腑虚实(中医概念)。结果:纳入研究统计的证候类别44项,其内各元素频次共934次,病症类别15项316种,其内各类元素频次共7294次。频数分析,以脉象右与左的频数最大,百分率分别为21.1%与21.0%,之后依次为气血寒热10.7%,脾胃7.5%,大便7.3%,肺呼吸6.6%,心脑精神5.7%,肢体5.1%,脏腑虚实4.7%,舌象4.4%,胸腹(肝胆肾)2.8%,占最小频次率是小便1.7%、寸脉0.8%、关脉0.3%,尺脉0.4%;显示张氏辨证,以脉诊为主,并参合其他各种因素。关联系数分析,显示不同程度中至强关联规律,频次最高前八类病证,累计率53%,依次为: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虚劳、咳嗽,痢疾、血证、痰证、痹证,进行关联规律分析,探讨张氏辨证论治观点。外感发热证关联规律,分析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伏气乘虚入少阴;外感风寒证关联规律,分析伤寒病理,肺喘病理,外寒内热,伤寒与温病异同。虚劳证关联规律,分析心郁伤脾,脾胃不和,血痹血瘀,肾阴亏损,气虚气脱,脾肺阴虚,阴阳两虚;咳嗽证关联规律,分析虚劳肺肾亏虚,温病原因,伤寒原因;痢疾证关联规律,分析外感内伤,肝肺蕴热,寒迫内热;血证关联规律,分析肺心肝咳嗽,脾胃受伤吐血,气陷咳血,气陷二便下血;关联规律比较,分析吐血,大便出血,小便出血;痰证关联规律,分析心肺阳虚,心肾交病,肾虚;痹证关联规律,分析脾胃虚弱,肝受损伤,肝肾虚弱。关联系数分析,显示不同程度中至强关联规律,探讨张氏辨证论治观点,分析气陷,气虚,气逆,气郁,气脱。气陷关联规律,分析呼吸胸满闷,神昏怔忡,短气辨别,脉象微弱,气陷变化;气虚关联规律,分析血虚气虚,脉数脉弱,胃气虚弱,阳虚,伤肝,气陷,因病,血瘀,久病;气逆关联规律,分析肺金虚弱,胃热胃寒,胃气不下,肝胆气逆;气郁关联规律,分析肝气郁结,脉象沉弦,胃气不降,胁疼,精神昏愦,血瘀气郁,肺喘;气脱关联规律,分析上脱下脱外脱虚脱,阴阳不相维系,邪盛肝肾亏虚,血脱;寒热关联规律,分析发热,寒热往来,阳虚,阴虚。关联系数分析,显示不同程度中至强关联规律,探讨张氏辨证论治观点,分析脉象数,弦,有力,洪。脉数关联规律,主实分析寒束热陷,阴虚腑实,主虚分析虚劳,内伤,血虚,阴虚,肾虚,气虚;脉弦关联规律,分析肝胆有热,火盛阴亏,火衰有寒,气血两亏,肝火胃热,肝脉挟风,疼;脉有力关联规律,分析脉力度,脉力度真假,脉由心主导,白虎汤证;脉洪关联规律,分析胃腑实热,假热真寒,上盛下虚,温病,实热心火;脉浮关联规律,分析阴阳气血肝肾虚,太阳阳明少阳经;关联规律及分析脉象上盛下虚,重按不实。药物运用研究,共279种类5864药次,以关联系数区分,药对为0.9以上,特强配伍0.7-0.89,强配伍0.6-0.69,常用配伍0.5-0.59;分析高频次二十种药物,在病证频次二十以上,使用的关联规律、剂量及分布。高频次药物,前二十种依次序为:甘草、山药、白芍、石膏、党参、知母、代赭石、玄参、黄芪、生地黄、山茱萸、龙骨、当归、牡蛎、连翘、半夏、白术、柴胡、没药、天花粉(药对龙骨-牡蛎,乳香-没药)。病证频次二十以上,共十四项,依次序为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虚劳、咳嗽、痢疾、血证、痰证、痹证、痧疹、喘证、痿证、头疼、泄泻、痞满。联规律分析关特强配对药物,张氏常用药对:三棱-莪术,海螵蛸-茜草,升麻-桔梗,红花-桃仁;强配伍药对药团:白头翁-秦皮,地榆-秦皮,肉苁蓉-柿霜,天冬代-赭石,五味子-细辛,生姜-大枣,杏仁-五味子,公丁香-胡椒,牛蒡子-川贝母,麦芽-白芍-茵陈。阶层式分群类聚(Hierarchical Clustering)药物分类,分析六十种高频次药物:第一组[干姜-附子]。第二组[党参-麦冬]-[[[[天冬-麦芽]-沙参]-玄参]-[山药-生地黄]]-[甘草-白芍]]。第三组[厚朴-茯苓]-[[生姜-桂枝]-柴胡]。第四组[[大黄-芒硝]-[朱砂[竹茹]]-[[滑石-茅根]-粳米]-[[薄荷-蝉蜕]-羚羊角]。第五组[麻黄-杏仁]-半夏。第六组[[[枸杞子-鸡内金]-山茱萸]-牛膝]-[[龙骨-牡蛎]-柏子仁]]-[[代赭石-苏子]-茵陈]。第七组[龙眼肉-熟地黄]-[[桔梗-升麻]-[没药-乳香]-丹参]-[[黄芪-当归]-白术]。第八组[[三七-天花粉]-[知母-龙胆草]]-[[牛蒡子-川贝母]-瓜蒌仁]-[[石膏-阿斯匹林]-连翘]。张锡纯药物配伍运用原则:必需熟谙药物,生用为主,炮制慎用,寻求方药精练,善于七情配伍-相须、相使,避免相恶、相反,对效药物运用-相畏、相杀-寒热、补破、润燥、通涩、散涩,以求发挥最大功能效用;研究分析医案内药物味数以及一味药剂量与频次,显示张氏单行原则,专效专用,以实效为用,不拘份量的思想。总结:数据挖掘分析《医学衷中参西录》,揭示张氏医学的辨治规律;从现代医学科学角度综合理解张氏“气”的理论,大气宗气观念,气与肝之间关系,在生理学的解析。综合张氏的脉诊观点:脉与诊,脉与心肺脾,脉与气-元气虚极、脾胃真气泄、气血两亏、阴分亏虚、肝火冲胃;左脉与右脉-外感内伤、肝左脾右、左右参照。张氏的中西医学思想,在病证、诊断及用药方面,对现代中医药具启发性影响。研究归纳张氏医学,凭脉理判断病位病情及轻重,气血气机状况判断人体以及相关脏腑的寒热虚实,参照人体各种形态表现征状,以气血脉结合证症药,通变施治,有效指导临床治病。张氏用药原则是注重专效专用,剂量与配伍简单精炼,熟谙药物以胜病为主,以七情配合及对效功能发挥效用,西药以中医原则施行,治法方药不拘一格。研究总结张氏辨证论治的关联规律,气血与脉,证与药,症与证与药,供临床参考。

莫雅婷,梁毓娴,马琴,李丹玉,杨薇[2](2021)在《张锡纯辨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张锡纯为民国时期名医,《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一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对于血证的论治颇具特色。张锡纯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提出血证总与气机升降失调相关,并结合西医生理病理提出脑充血证实属中医血证范畴,重视通过双手各部脉象审察一身气机升降。治疗上反对见血止血,审慎使用炭类药,主张以理气为主,在上部出血证中常用生代赭石、半夏、牛膝等降逆气药物,在下部出血证的急症中适时选用生黄芪、升麻、人参等升提药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血证论治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实用经验。

严忠婷[3](2021)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白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论文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为基础,整理收集其中所记载的运用白芍的相关理论、方剂和病案,窥探张锡纯应用白芍的学术渊源,深入研究其对白芍功效的认识和配伍的应用。并辅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一步分析张锡纯应用白芍的配伍规律。方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张锡纯对白芍功效和配伍的认识,并整理收录书中论述含白芍的完整方剂,按照病名、病因病机、症状、脉象、用药、白芍剂量六项内容录入资料,全面进行归类,并建立数据库,再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从统计及数理角度剖析张氏应用白芍之规律。结论:张锡纯对白芍的理解运用源于《神农本草经》,传承发扬于《伤寒杂病论》,但并不拘泥于两者,多以自己的亲身试验和临床经验扩宽了白芍的临床应用。张锡纯喜用生杭芍,认为白芍具有清泻肝胆火热、防热药上僭、凉润柔肝、滋阴补血、补气益肺、善利小便、收敛纳气、敛阴止汗、收敛止血、潜阳敛火等功。常用配伍有:白芍伍甘草,白芍伍附子,白芍伍阿胶,白芍伍熟地,白芍伍山药,白芍伍石膏,白芍伍干姜,白芍伍龙骨、牡蛎,白芍伍玄参,白芍伍代赭石等。《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白芍处方的病种共涉164个,其中温病的出现频次最高;共涉症状87个,其中以心中觉热,咳嗽有痰出现频次最高;共整理病因病机58个,肝胆之气火上冲和外感寒温之热传入阳明出现频次最高;在配伍规律上白芍与山药、甘草、生地黄、玄参、代赭石配伍关系最为密切。

金子开,郭子为,吴可,姚晓雯,孙萌,姚长风[4](2020)在《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特色探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的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张锡纯所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的相关论述、医案、具体药方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痿证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张锡纯汇通中西,以"肢体痿废"一症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脑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脑贫血、脑充血两种病因均可导致肢体痿废,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医学宗气不足、精髓不充、脏腑气血大热的观点诠释二者病机,立益气引血、镇肝熄风大法,创干颓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大大扩展了痿证的治疗思路。[结论]张锡纯衷中参西,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对痿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于今日临床启发尤多。

张增瑞,陈宝贵[5](2020)在《由《医学衷中参西录》再谈中风病中西汇通》文中研究指明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根据其病因把中风分为"内中风"与"外中风",并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认为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虚实不同故二者治法相反。此属于理论创新。治疗"脑充血"以平肝熄风、引血下行为治则,治疗"脑贫血"以气血双补为治则,本文结合自身西医临床实践,参照西医病理学、内科学,以中西汇通之义,更深入探究脑充血及脑贫血的现代医学类似病证,试图以中风虚实辨证作为总病机,用中医虚实辨证来统领临床上高血压及脑血管病的病机及诊断治疗,进而发挥中西汇通优势,为临床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提出新的思路。

李艳娜,李柳骥[6](2020)在《气血上逆所致眩晕病诊疗方法探析——基于张锡纯辨治脑充血的思路》文中研究说明眩晕病是社区常见病,本文基于张锡纯辨治脑充血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针对西医难以明确病因且治疗效果不佳的"气血上逆"所致的眩晕病,通过四诊合参,尤其注重脉诊和望诊,明确诊断,运用平肝、引气血下行、滋阴、疏肝的治疗大法,探析治疗"气血上逆"所致眩晕病的思路,其中张锡纯的用药特色,善用药物,及忌用药物尤其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

王飞飞,王婧吉,张成,刘广霞[7](2019)在《张锡纯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整理散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各个章节治疗中风病的有关内容,从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入手,探讨张锡纯治疗中风的学术思想特点,探究张锡纯治疗中风的学术思想经验,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白惠敏,戚功玉,胡一舟[8](2019)在《刘完素与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特色》文中研究说明对刘完素、张锡纯学术中涉及中风病的内容进行梳理,辨析其学术特色。刘完素以火热内风病机立论,将中风分别论述为中脏、中腑以及中血,以清热药治疗。张锡纯将中风分为真中、类中,论治应辨别虚实,多用搜风散表之药。其二人在临床中皆重视中风临床先兆以及预防治疗,并且创制了一系列的中风方剂,对后世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其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以及防治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学术的异同点,分析各自特色,进而探讨现代治疗中风应注意继承和发展的经验。

李昂[9](2018)在《浅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类中风的认识和治疗思路》文中研究说明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只有增强对脑卒中的疾病认识,才能够为治疗思路和方法的提出给出根据。根据现代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认为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类中风"范畴,其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文章从张氏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入手,浅述了对类中风的病机及辨证论治。

连颖妍[10](2018)在《民国时期中文期刊的中风病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民国时期的中医,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改变、新式中医教育模式的诞生、医学期刊的出现、针灸的复兴、西方思维的冲击、战争的威胁和破坏等多个因素影响,令他们无论在对疾病的理解、诊治方法,以至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交流等都有明显的改变,形成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中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阶段。中风病的诊治历代医家研究甚多,在民国时期的中医对中风病各个范畴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改变,但与现今的中风病诊治比较却有不少差异,这些理论、技术、思维如何演变是极具研究意义的范畴。可惜因为战乱等原因影响下,令这个时代不少的文献资料散佚,又或分散于各地,令民国时期的中风病文献研究相对缺乏。目的:通过蒐集民国时期,即1911-1949年,于医学期刊中其间所发表的与中风病相关的医学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民国时期中医诊治中风病的情况,就该时期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的讨论、研究及实践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全面地呈现当时各医家或医学流派的理论特色,并分析其对中医发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电子文献数据及纸质文献数据两大来源。透过检索《全国报刊索引》中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以及《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并查阅《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收录的期刊及各地图书馆馆藏的实体期刊等,搜寻在题名中包含“中风”、“脑贫血”、“脑充血”、“脑溢血”、“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脑冲血”等关键词的期刊论文,筛选当中有关中风病的文献纳入研究,就该时期对中风病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的认识,以及当时发表的病案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以研究民国期间中风病中医诊治的阶段特色,发掘被遗忘的诊治观点,阐述该时期对中医诊治中风病的发展。成果:透过本研究,搜寻到1911年至1949年各类期刊文献共829篇,排除了与中风病无关的论文322篇,共纳入本次研究论文共507篇。当中以“中风”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646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294篇,共纳入352篇,在已排除的294篇之中,讨论伤寒中风的文献有31篇。以“脑贫血”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26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2篇,共纳入24篇。以“脑栓塞”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8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5篇,共纳入3篇。以“脑冲血”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10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3篇,共纳入7篇。以“脑出血”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35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1篇,共纳入34篇。以“脑充血”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58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10篇,共纳入48篇。以“脑溢血”为关键词搜寻文献题名,共搜寻到46篇文献,排除了与中风病不相关的文献7篇,共纳入39篇。当中,已搜寻期刊共170份,其中来自中国内地期刊共161份,新加坡期刊2份,日本期刊4份,马来西亚2份,台湾期刊1份。结论:经过整理分析,归纳出民国时期与中风病有关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法、组方用药、针灸、病案等的内容,阐述该时期诊治中风病各个范畴的特色。民国时期论及中风病的诊断病名包括“中风”、“脑贫血”、“脑充血”、“脑溢血”、“脑出血”、“脑栓塞”、“脑冲血”等,其中以“中风”为主要常用名称。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理解主要分为外风论、内因论、中西汇通论等三大流派,外风论认为中风是由于风邪直中人体而引起;内因论则认为中风是由于体内火热、痰湿、气虚等内因导致肝风内动,上扰心神而成;中西汇通论医家则结合当时西方医学理论,指出中风乃血冲脑脉神经而成,指出由于各种因素,例如高血压,使血冲脑经,导致脑出血而成中风。由于对当时西方医学理论的认识,医家对人体的生理、解剖有更多的认识,认识到左右脑分别支配对侧肢体、语言功能多由左脑控制、高血压可引致中风等医学概念。治疗上,从外风立论的治法主要以疏风为主,常用方为小续命汤及侯氏黑散;内因立论者则主要以清火热、祛痰湿、补虚为主要治法,常用方包括补阳还五汤;中西汇通论医家则提出以潜阳镇逆,化痰泄浊为主要治法。然而,不同流派的医家对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当中,尤其是反对外风论的文献较为多见。中西汇通论医家认为治疗外风的走窜药会加重血冲脑经,使病情加重。而这理论体系也流传到现代,指导对中风病的治疗。同时,由于受西方医学的影响,新的治法如于头部置冰囊、灌肠、电疗等亦相继出现。针灸治疗方面,受承淡安的影响,于1930年后相继复兴,对治疗原则,取穴等,有更多的讨论,并多以艾灸结合针刺疗法,一般报道起效快,效果显着。

二、张锡纯论治脑充血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锡纯论治脑充血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学术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数据挖掘思路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资料
    1.3 研究分类说明
    1.4 研究方法路线
    1.5 数据挖掘
    1.6 关联系数与结果分析说明
    1.7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技术
    1.8 阶层式分群类聚分析
    1.9 构建数据库
第二章 数据挖掘分析
    2.1 频数分析
        2.1.1 病案频次
        2.1.2 病证频次分析
        2.1.3 脉象频次
        2.1.4 舌象频次
        2.1.5 大便症状频次
        2.1.6 小便症状表频次
        2.1.7 气血寒热频次
        2.1.8 脾胃饮食症状频次
        2.1.9 肺呼吸症状频次
        2.1.10 胸腹肝胆肾症状频次
        2.1.11 肢体症状频次
        2.1.12 心脑精神症状频次
        2.1.13 脏腑虚实频次
        2.1.14 频数研究小结
    2.2 关联规律与张氏观点
        2.2.1 关联分析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虚劳、咳嗽
        2.2.1.1 外感发热
        2.2.1.2 外感风寒
        2.2.1.3 虚劳
        2.2.1.4 咳嗽
        2.2.2 关联分析痢疾、血证、痰证、痹证
        2.2.2.1 痢疾
        2.2.2.2 血证、吐血、二便血
        2.2.2.3 痰证
        2.2.2.4 痹证
        2.2.3 关联分析气陷、气虚、气逆、气郁、气脱
        2.2.3.1 气陷
        2.2.3.2 气虚
        2.2.3.3 气逆
        2.2.3.4 气郁
        2.2.3.5 气脱
        2.2.3.6 综合分析
        2.2.4 关联分析发热、寒热往来、阳虚、阴虚
        2.2.4.1 发热
        2.2.4.2 寒热往来
        2.2.4.3 阳虚
        2.2.4.4 阴虚
        2.2.4.5 综合分析
        2.2.5 证与症关联规律分析小结
        2.2.6 关联分析脉象左右数、弦
        2.2.6.1 脉象数
        2.2.6.2 脉象弦
        2.2.7 关联分析脉象左右有力、洪
        2.2.7.1 脉象有力
        2.2.7.2 脉象洪
        2.2.8 关联分析脉象左右浮
        2.2.9 关联分析脉象上盛下虚、重按不实
        2.2.10 脉象分析小结
    2.3 药物关联规律与频次分析
        2.3.1 药物频次
        2.3.2 药物标准规范化对照
        *注解:人参、辽人参、潞参、台参、党参
        2.3.3 药物与剂量
        2.3.4 关联规律分析: 高频药物、剂量使用、强配对
        2.3.4.1 关联规律甘草、山药、白芍、石膏、党参
        2.3.4.2 关联规律知母、代赭石、玄参、黄芪、生地黄
        2.3.4.3 关联规律山茱萸、龙骨、当归、牡蛎、连翘
        2.3.4.4 关联规律半夏、白术、柴胡、没药、天花粉
        2.3.4.5 关联规律强配对药物莪术-三棱,海螵蛸-茜草,升麻-桔梗,红花-桃仁
        2.3.4.6 关联规律强配对药物白头翁-秦皮、地榆-秦皮、肉苁蓉-柿霜、天冬代-赭石
        2.3.4.7 关联规律强配对药物五味子-细辛,生姜-大枣,杏仁-五味子,公丁香-胡椒
        2.3.4.8 关联规律强配对药物牛蒡子-川贝母,麦芽-白芍-茵陈
    2.4 药物分类阶层式分群类聚
        2.4.1 阶层式分群法
        2.4.2 分群结果并病证关联规律
    2.5 张氏药物运用配伍
        2.5.1 药物运用配伍
        2.5.2 医案诊次药物味数
        2.5.3 一味药剂量分析
第三章 总结
    3.1 张氏气的思想
        3.1.1 大气宗气
        3.1.2 气与肝
        3.1.3 什么是气?
    3.2 张氏脉诊思想
        3.2.1 脉与诊
        3.2.2 脉与心肺脾
        3.2.3 脉与气
        3.2.4 左脉右脉
    3.3 张氏中西医学思想
        3.3.1 中西诊断
        3.3.2 中西病证
        3.3.3 中西药用
    3.4 总结 张氏医学学术思想
    3.5 总结 药物使用原则思想
    3.6 总结 归纳关联规律 气血-脉
    3.7 总结 归纳关联规律 证-药
    3.8 总结 归纳关联规律 症-证-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2)张锡纯辨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张锡纯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张锡纯血证诊疗特色
    2.1 重视脉诊
        2.1.1 脉诊中的圆运动思想
        2.1.2 察脉预防
    2.2 治血不忘理肝
3 张锡纯血证用药特色
    3.1 出血急救善用升提药和三七
        3.1.1 善用升提药
        3.1.2 善用三七
    3.2 止血慎用炭类药、凉药、补药
    3.3 降胃气善用生代赭石、赤石脂、半夏
    3.4 治脑充血善用怀牛膝
    3.5 滋阴养血常用白芍、生地黄、山药
    3.6 常用药对:龙骨和牡蛎
4 结语

(3)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白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及白芍的文献研究
    1 《医学衷中参西录》简介
    2 白芍的文献研究
        2.1 白芍的古代文献研究
        2.1.1 白、赤相分和白芍功用的进展
        2.1.2 芍药在经方中的应用
        2.2 白芍的现代研究
        2.2.1 白芍中药及其相关方剂的药理研究
        2.2.2 白芍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白芍处方分布情况
    1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中含白芍效方
    2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篇》中含白芍的处方的分布情况
    3 《医学衷中参西录》含白芍方创方思路
三、张锡纯应用白芍精要
    1 对于性味、炮制、剂量的认识
    2 张锡纯对白芍功效的认识
        2.1 清泻肝胆火热
        2.2 防热药上僭
        2.3 凉润柔肝
        2.4 滋阴补血
        2.5 补气益肺
        2.6 善利小便
        2.7 收敛潜摄
        2.7.1 收敛纳气
        2.7.2 收敛止血
        2.7.3 敛阴止汗
        2.7.4 潜阳敛火
    3 张锡纯对白芍配伍的应用
        3.1 白芍配甘草,补气益阴,缓急止痛
        3.1.1 甘苦化合,功近人参
        3.1.2 益脾胃,滋气阴
        3.1.3 清肝热,理胁、腹之痛
        3.1.4 利小便,疗热淋
        3.1.5 滋阴利水,止滑泻
        3.2 白芍配附子,“翕收元阳下归宅窟”
        3.3 白芍配阿胶,分利二便
        3.4 白芍配熟地,滋阴利水行滞
        3.5 白芍配山药,滋阴退热通淋浊
        3.6 白芍配石膏,清阳明之热
        3.7 白芍配干姜,温阳袪痰饮
        3.8 白芍配龙骨、牡蛎,镇逆熄风
        3.9 白芍配玄参,滋阴退热
        3.10 白芍配代赭石,镇冲降胃
四、《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有含白芍处方的整理与分析
    1 资料收集
        1.1 资料来源
        1.2 选择标准
    2 数据处理
    3 统计方法
    4 频数统计的基本分析
        4.1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病种分布
        4.2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症状分布
        4.3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病因病机分布
        4.4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脉象分布
    5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
        5.1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方剂的药物频次
        5.2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方剂的白芍用量
        5.3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的配伍
        5.4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组方药物的归经
        5.5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组方药物的四气分析
        5.6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组方药物的五味分析
    6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最高的5 个病种药物配伍分析
        6.1 《医学衷中参西录》温病处方中白芍的配伍
        6.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虚劳喘嗽方中白芍的配伍
        6.3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吐衄方中白芍的配伍
        6.4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淋证方中白芍的配伍
        6.5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痢方中白芍的配伍
五、讨论
    1 对白芍利小便的作用的思考
    2 对张氏应用白芍治疗痰饮咳喘病的思考
        2.1 利小便以开邪之出路
        2.2 平肝之横逆,滋肝之不足
        2.3 甘苦化合,补肺之佳品
    3.对白芍滋阴、益气功效的思考
六、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张锡纯应用白芍的特色探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由《医学衷中参西录》再谈中风病中西汇通(论文提纲范文)

1 张锡纯对中风病的认识
2 现代临床中风病之虚实
    2.1 西医临床中风实证———脑充血
    2.2 西医临床中风虚证———脑贫血
3 首辨虚实是中西医汇通诊疗中风的关键点
4 结语

(6)气血上逆所致眩晕病诊疗方法探析——基于张锡纯辨治脑充血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眩晕病的病因病机
2 张锡纯对脑充血的认识
    2.1 脑充血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
    2.2 治疗脑充血的方法
    2.3 治疗脑充血的用药特色分析
3 治疗气血上逆所致眩晕的临床应用
    3.1 注重脉诊和望诊四诊合参指导诊断
    3.2 医案举例

(7)张锡纯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特点
    1.1 提出“真中”与“类中”
    1.2 类中有“脑充血”与“脑贫血”之别
2 治法用药特点
    2.1 祛风扶正以治外中风
    2.2 引血下行以治脑充血
    2.3 补气生血以治脑贫血
    2.4 辨证选投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枯
    2.5 自创建瓴汤以治未病

(8)刘完素与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 刘完素论治中风病的特色
    1.1 论中风病因病机
    1.2 论中风治法方药
    1.3 论中风病之防治
2 张锡纯论治疗中风病的特色
    2.1 论中风病因病机
    2.2 论中风治法方药
    2.3 论中风病之防治
3 二者中风学术思想比较
4 小结

(9)浅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类中风的认识和治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类中风的认识
2 引用内经阐述对类中风病机的认识
    2.1 脑充血病机
    2.2 脑贫血病机
3 类中风治法
    3.1 脑充血证
    3.2 脑贫血证
4 禁忌
    4.1 忌虚虚实实
    4.2 忌半途而废
    4.3 忌房劳过度
5 张氏治疗类中风的特点
    5.1 未病先防
    5.2 兼治外感
    5.3 脉平人和
    5.4 明辨病因
    5.5 分清虚实
6 结语

(10)民国时期中文期刊的中风病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古代有关中风病的论述
        二、中风病的治疗研究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文献状态
第二章 文献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文献收集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病名
        一、中风
        二、伤寒中风与金匮中风
        三、真中与类中
        四、西医病名的汇聚:脑出血、脑充血、脑贫血
    第二节 机理、病因病机
    第三节 治法方药
    第四节 针灸
        一、针刺
        二、灸法
        三、针灸病案分析
        四、民国时期针灸的复兴
    第五节 民国治疗中风名家研究
        一、张山雷
        二、王清任
        三、费赞臣
        四、张锡纯
    第六节 民国时期中风病特色疗法
    第七节 西方医学的冲击
        一、解剖
        二、中西医理汇聚
        三、高血压
    第八节 中风病的预防与预后
        一、中风病的预防
        二、高血压的防治及预后
        三、其他
    第九节 民国年代期刊特色
        一、投稿形式
        二、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三、医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张锡纯论治脑充血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学术思想[D]. 黄友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张锡纯辨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J]. 莫雅婷,梁毓娴,马琴,李丹玉,杨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03)
  • [3]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白芍的研究[D]. 严忠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特色探析[J]. 金子开,郭子为,吴可,姚晓雯,孙萌,姚长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9)
  • [5]由《医学衷中参西录》再谈中风病中西汇通[J]. 张增瑞,陈宝贵.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7)
  • [6]气血上逆所致眩晕病诊疗方法探析——基于张锡纯辨治脑充血的思路[J]. 李艳娜,李柳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3)
  • [7]张锡纯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析[J]. 王飞飞,王婧吉,张成,刘广霞. 中国处方药, 2019(06)
  • [8]刘完素与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特色[J]. 白惠敏,戚功玉,胡一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9]浅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类中风的认识和治疗思路[J]. 李昂. 现代养生, 2018(10)
  • [10]民国时期中文期刊的中风病文献研究[D]. 连颖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张锡纯治疗脑淤血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